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个部分。文献综述:辨证论治是中医防病治病的特色和优势之一,但如何准确辨证无疑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为拓展和延伸传统中医“四诊”手段、将传统宏观辨证与现代微观辨证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良好契机。本文从冠状动脉病变、心功能、心电改变、血脂、胰岛素抵抗、同型半胱氨酸、炎症因子、遗传基因等八个方面综述了近5年来冠心病中医辨证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认为今后应采用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在系统生物学思维指导下进行研究,并加强对冠心病稳定期高危患者的辨证相关因素、微观表征及演变规律的研究。临床研究:目的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Fib等探讨冠心病稳定期患者中医辨证相关因素,为临床辨治提供参考依据和新的思路。方法对既往有陈旧心梗病史或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346例冠心病稳定期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中医辨证分型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学会“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分为血瘀、痰浊、气滞、寒凝、气虚、阳虚、阴虚7个证候要素。入选时所有患者检测血脂、hsCRP及Fib。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冠心病稳定期患者中医辨证与血脂、hsCRP及Fib的相关性。结果1、一般资料分析:346例冠心病稳定期患者中,男性254人,女性92人,男女比例大于2:1;平均年龄60.82±9.616岁,以中老年人为主;有冠心病家族史者126人,占36.4%;合并高脂血证患者260人,占75.1%;合并高血压的223人,占64.5%;合并糖尿病的121人,占35.0%;有吸烟史的196人,占56.6%;肥胖患者(体重指数>28)63人,占18.2%,A型性格278人,占80.3%。2、中医辨证分型情况:346例冠心病稳定期患者涉及7个证候要素,频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瘀(94.2%)、气虚(45.4%)、痰浊(39.0%)、阳虚(34.4%)、阴虚(15.0%)、气滞(7.2%)、寒凝(0.3%)。3、中医辨证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TG、HDL-C、TC/HDL-C、ApoB100、ApoA1/ApoB100、FBG、Fib是辨证痰浊的相关因素;TG、HDL-C、TC/HDL-C、ApoA1/ApoB100、Lp(a)、Fib、hsCRP是辨证痰热的相关因素;Fib是辨证气滞的相关因素;TG、TC/HDL-C是辨证阳虚的相关因素。4、中医辨证相关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是否辨证某证侯要素为因变量,以上述有显著差异的血清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并以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高脂血症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进行校正,结果显示,hsCRP、HDL-C、Fib为是否辨证痰热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Fib为是否辨证痰浊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稳定期患者中医辨证痰热证与hs-CRP水平升高、HDL-C降低关系密切;Hs-CRP作为炎症标记物,可视作中医“毒”微观指标之一,本研究为“蕴热化毒”这一病机枢转提供了初步依据,而HDL-C降低则可能是这一转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值得深入研究。Fib降低作为辨证痰热的独立影响因素,尚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加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