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峭《化书》中“化人”思想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围绕《化书》中的“化人”思想这一论题展开。我们首先对“化”进行考察和分析,认为“化”代表一种巨大的性质上的转变,是一种不受外在控制的结果,而“变”与“教”则注重外在对于个体的影响。“化”在《化书》当中的含义,即:(1)变化、改变之意;(2)教化、引导之意;(3)生化、化育之意;(4)规律、方法之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化”在《化书》中的丰富性。它不仅仅将形上与形下相连接,更是将儒、道两种思想相融合。“化”在《化书》当中,有顺化与逆化两种路向组成。但它们并不是分开的,而是一个一体的过程。“形”的环节只是大化流行当中的一部分。“形”在最初是一种自然状态,而“人”在万物当中挺立而出。“人”开始不同于其他万物的起点在于“精(情)”的外驰。万物本性是自然的、清静的,但由于“精(情)”不断外驰与外物产生关系,导致本性被破坏。《化书》将社会的演化与形上的“化”相结合,从而得出一些结论:一、世间的演化具有一定的“势”,包括万物与人的分化、人与人的分化;二、《化书》援引仁、义、刑、礼以改变这种“势”,同时又凸显出其(仁、义、刑、礼)所带来的弊病;三、揭示了仁、义、刑、礼不能起到应有效果的原因在于君主与人民的分判,君主将仁义等作为治民的手段,却又迷于“自我”当中。所以,按《化书》的理论,如果真正想治理好国家,重点不在治民,而在于治己。由此推出本文的主要部分“修己”与“化民”。人君应该修己以回归道,以无为、清静、廓然大公的状态来引导人民,而不是以欲望诱惑。在这里,《化书》认为,“化民”最主要的就是“均食”,在理论上采用“同”的方式,君民同心。君主意识到“人民”与“我”没有任何的不同,从而达到“大同”,最终达到万物自足、万物和谐的“太和”境界。
其他文献
根据对砖窑沟流域 6 2个点 9个层次的取样分析数据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探讨了流域土壤碳酸盐碳的空间变异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除 80~ 10 0cm层外 ,其余各层均属中等程度的变异 ,该变异主要是由空间自相关因素引起的。同层次内 ,梁峁顶部土壤碳酸盐碳含量最高 ,沟坝地的含量最低 ;梁峁顶部和沟坝地较梁峁坡地碳酸盐碳含量变化小。地貌部位不同 ,碳酸盐碳在剖面上的淀积深度不同。以淀积层为界 ,
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建设是我国初步构建常态化、长效化农业科研工作机制,基本建成全国一体化,系统布局的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网络的重要支撑。酒泉市农科院在4月份被列入
灰汤矿泉属高温、高氟、碱性硅酸弱硫化氢氡泉,理化性质比较稳定。该泉可用于浸浴或口服,对治疗神经衰弱、外伤后遗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皮肤淀粉样变
时代呼唤担当,新时代担当精神的核心要义主要体现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意识,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勇气,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担当情怀,守正创新、本领过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