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 射频场(RF,radiofrequency),尤其微波(300KHz-300GHz)是一种非电离辐射,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军事、工业、交通、医学、电视广播、通讯和日常的生活中,使得人们每天都接受不同程度的微波辐射。这些非电离辐射与其他工业污染物一样引起了空气污染。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越快越关注微波可能会带来的健康危害,为此各国学者对微波的危害作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人们用不同频率的微波,特别是2450MHz和移动通讯频率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进行了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尤其是真核细胞的体外致突变实验,阳性与阴性结果均有报道。然而许多阳性结果都伴有温度的升高。众所周知,微波的热效应会对机体会造成不可逆的危害,但这种危害并不构成特别的公众健 康问题,因为只要采用措施避免过量的微波暴露就能防止微波的 热效应。因此低强度微波辐射所致的非热效应成为实验研究的重 点。大多数文献报道,体内和体外试验中,非热暴露的条件下, 单纯的微波可能不具有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所以,微波与 其他理化因素的协同作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从理论上讲, 仅仅单纯低强度微波暴露可能对机体没有遗传毒性,但环境中人 体往往暴露于各种理化因素,因此,低强度微波暴露有可能会增 强其他理化因素的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本研究目的是应用 辇星试验和微核试验来观察低强度2450MHz微波是否对三种不同 类型的化学致突变物的遗传毒性存在协同作用,并对其机理进行 初步的探讨。 2.材料与方法 2.1微波暴露系统 微波暴露系统主要参照G呐设计的系统,并略加改进。微波 发生器由WKZ-11型微波抗生治疗仪(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改装 而成。辐射源是磁控管,中心频率是2450MHZ。血样本的功率密 度由一个功率密度测量仪监测(MOdel 8712测量仪),所以功率密 度可控制在5刀mw儿m’左右。这一功率密度值是根据 1983年国际 辐射防护协会(IRPA,Ifitemsit。i。IRadistl。fi PFOtC。ti。fi ASS。C18tlofl) 规定的职业暴露人群的限值标准。整个暴露系统置在暗室中,室 温控制在 24 ’C。用同一个温度计连续测量血样本表面温度,血样 本平均上升温度功.5℃。 2.2细胞处理和分组 2.2j第一部分实验: 血样本来自不吸烟、健康的男女青年各一名(25岁),无X线 2 和其他理化因素暴露史。采静脉血 14ml经肝素抗凝,分成 10个 剂量组,在董星试验中每个剂量组用血为lml,在微核试验中每个 剂量组用血为0.4nil:(l)对照组(无微波和MMC暴露);(2) 微波辐射组(W,245()MH:微波辐射全血细胞Zh);(3)4个MMC 剂量组,全血细胞暴露于MMC 24h,MMC的最终浓度分别为 0·0125,0刀25,0*5和 0.lflg/thl;(4)4个微波加 WC hJ量组 (MW+MMC),全血细胞先微波辐射Zh再经MMC染毒24h。微 核试验中,全血细胞在收获细胞前26h先微波暴露Zh,然后在收 获细胞前24h再MMC染毒24h。 2.2.2第二部分实验: 静脉血取自一名健康男性青年,无X线和其他理化因素暴露 史。抗凝的静脉血分成以下几组(每组用血!ml):()空白组, 无微波和化学物暴露。u)微波组(MW人 2450MHZ微波 K.OInW/cm勺辐射全血细胞Zh。Q)化学物染毒组,包括丝裂 霉素 C(MMC卜博莱霉素(BLML 甲基甲烷磺酸酯(MMS人分 别染毒。(4)先经微波暴露后进行化学物染毒,以 MW+MMC、 MW+BLM和 MW+MMS来表示。u)微波与化学物同时暴露, 以 MWMMC、MWBLM和 MWMMS来表示。(6)先经化学物 染毒后微波辐射,以MMC+MW、BLM+MW和MMS+MW来表 示。以上微波辐射时间均为Zh,化学物染毒时间均为3h。全血细 胞经以上处理后,37’C下在RPMll640培养基中培养oh和Zlh(除 单独微波组外,培养时间为22h),而后用董星试验检测DNA单链 断裂。这三种化学物均溶于PBS液中。MMC最终浓度分别为 0.03W、0.3W、3W、30W。BLM最终浓度分别为0.of4w、 o.14卜M、1.4州、14卜。MM S最终浓度分别为IZSW、25W、 3 50po、100po。 23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