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银屑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2.探讨银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3.探讨银屑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临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4.探讨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在银屑病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1.研究组为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18岁以上银屑病患者80例,男43例,女37例,平均年龄43.54±11.82岁。对照组为2018年5月至6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常规体检的18岁以上健康人群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3.88±11.79岁。两组在性别和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χ~2=0.17,P>0.05,t=-0.148,P>0.05)。2.全部的纳入者入组时都需签知情同意书,通过自制一般情况量表收集他们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研究组还包括疾病发病时间及皮损评分,皮损严重程度采用PASI量表进行评分,由2名经过对PASI量表统一培训的皮肤科医师对其进行PASI评分。3.所有纳入研究者均在清晨8点抽取空腹血,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瘦素含量,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4.所有纳入者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及颈外动脉,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情况。5.统计学方法:对于分类资料用频数(f)或百分比(%)来描述,而定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χ±s)来描述。两组分类资料相比使用卡方检验,定量资料相比用t检验。Spearman检验用于两连续性变量的相关性分析,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显著性检验标准为α=0.05。全部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 17进行。结果:1.按照IMT≥1mm,银屑病患者伴动脉粥样硬化37例(46.25%),高于对照组5例(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5,P<0.001)。研究组瘦素水平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74,P<0.001,t=-3.511,P<0.05)。2.在研究组中与非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瘦素水平升高,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3,P<0.05,t=3.557,P<0.05)。3.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IMT与脂联素水平成负相关(r=-0.378,P<0.001),与瘦素水平成正相关(r=0.581,P<0.001),PASI评分与瘦素呈正相关(r=0.302,P<0.05),与脂联素呈负相关(r=-0.274,P<0.05)。4.通过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银屑病的发生(OR 0.002,95%CI:0.000-0.054;P<0.001),其它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OR 0.894,95%CI:0.829-0.964;P<0.05),肥胖(OR0.754,95%CI:0.590-0.963;P<0.05),高甘油三酯水平(OR 0.046,95%CI:0.011-0.197;P<0.001),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OR 0.178,95%CI:0.056-0.566;P<0.001)。结论:1.银屑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银屑病患者应进行心血管疾病的筛查。2.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表达失衡会加重银屑病病情,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脂质代谢紊乱及炎症因子释放增加有关。3.对银屑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瘦素的检测,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早期发现血管病变。通过调节瘦素、脂联素之间的表达平衡,对控制银屑病进程,减少银屑病向心血管疾病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