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盆底痉挛综合征在直肠排粪造影中的表现,探讨动态直肠排粪造影在诊断盆底痉挛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山东省交通医院影像科自2011.09至2013.10间因便秘而行直肠排粪造影检查患者合计66例,其中,确诊为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的44例,未见异常者22例。SPFS中男性患者19例(44%),女性患者25例(56%),年龄14-77岁。未见异常组中男性16例(73%),女性6例(27%),年龄19-78岁。纳入标准:所有病例均有长期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及肛门下坠感等非特异性便秘症状。全部患者传统钡灌肠检查均无阳性结果发现。所有病例行肛门指诊检查均无器质性的疾病。全部患者均无精神异常既往史。使用OPERA大平板全功能数字X线胃肠机(意大利GMM公司),透视观察直肠、盆底的动态变化,并择机在不同状态下获取静态图像。配以X线透过性很高的特制座便桶,座便桶高度要可以调节,可以旋转,目的是保持每个患者坐姿正确并基本相同。检查与患者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解释工作是必须的,以缓解被检者紧张的情绪,促使检查顺利进行。检查前一天要清空肠道,可于下午2时、下午4时及晚8时分别用9000-15000mg番泻叶冲泡代茶饮,每次大约500ml。用160%(W/V)的硫酸钡混悬液300-400m1灌肠,对比剂采用硫酸钡(Ⅱ型)干混悬剂(青岛东风化工有限公司)临时配制而成。灌肠使用一次性无菌灌肠包,灌钡时一次性肛管插入肛门一半长度即可,不必过于深,充分充盈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即可。嘱患者取侧身坐位,坐在造影用桶上,上半身直立,双股骨尽可能重叠,以清楚显示出耻骨联合的下缘。透视下观察直肠、盆底的变化,并根据口令择机摄取静止、提肛、强忍、力排各状态下直肠侧位像以及钡剂排出后直肠粘膜像。患者配合口令做出正确动作并维持正确体位是保证检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检查前与患者充分沟通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检查过程应尽量模拟患者的日常排便过程,图像要求清晰度高,对比度良好,包括范围应后至骶尾骨后缘,前至耻骨联合,下包肛管、肛门。诊断数据的获取与测量,依据卢任华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所制定的测量标准。测量两组静息状态下和力排状态下的肛直角,并计算肛直角差。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盆底痉挛综合征组静息时和力排时肛直角及其差分别为(103.2±8.62)。、(92.8±7.38)。、(10.4±7.9)°;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17.4±12.7)°、(137.1±10.4)°、(19.7±12.4)°。通过统计分析,认为这两组肛直角差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44例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力排状态下于肛直角后缘可以观察到半弧形的耻骨直肠肌痉挛压迹(PRMI),肛直角较静息时不增大,持续保持在近似直角甚至于更小;其中,21例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合并有直肠前突、粘膜脱垂等其他异常。部分SPFS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观察不到PRMI,而随着检查过程的继续,耻骨直肠肌出现持续痉挛,PRMI可在强忍及力排状态下出现并逐渐加深。如力排状态下观察到盆底颤抖,可以作为一种诊断SPFS的价值比较高的影像学依据。结论: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行动态直肠排粪造影检查,影像表现典型,使用安全,诊断价值可靠,检查步骤明确、不复杂,检查费用经济易推广;与传统钡灌肠相比不会增加X线剂量,对合并其他可以引发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疾患可一并观察,做出诊断。通过直肠排粪造影,测量肛直角(ARA),观察盆底形态上的动态改变,能对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