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中的同性恋话语

被引量 : 37次 | 上传用户:chenpe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性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向人们呈现了一段暧昧的、被遮蔽的、曲折的进程。其中,既可以看到古人对同性恋的宽容之心、甚至推崇赞美,也可以看到道德的抑制、宗教的严禁、近现代以来法律的制裁,还有当代社会对同性恋逐步走向科学人道的态度。这是同性恋艺术表达的语境。同性恋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或者写作模式,它提供了丰富多姿的同性恋文学艺术,并形成了同性恋审美趣味。在西方电影中,同性恋话语表达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涌现了大量同性恋文本,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形成“喧嚣之势”,不断突破主流文化的禁忌,以后现代的酷儿姿态表达着异质多元的主张。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华语电影同性恋话语表达的重要分界线。九十年代之前,现代中国社会从法律、医学、世俗道德对同性恋都是打击和排斥的,艺术对同性恋的表现空间有限。同性恋话语在电影中基本是失语状态,尤其是在中国大陆影片中,香港地区电影对同性恋话语的尝试性表达相对多一些,这主要与香港电影的商业气质和创作体制相关。为数不多的、明确涉及同性恋的影片对同性恋的表现比较拘谨或是变形的。还有一部分影片在重新解读中,可以嗅出其暧昧的同性恋意味,属于同性恋影片的亚文本或者隐秘文本。这些影片的暧昧意味反映了社会普遍的性和性别意识以及创作者的个人艺术倾向。进入九十年代,伴随着同性恋社会氛围的宽松和西方电影的影响,华语电影在同性恋题材上实现了突破。一大批影片中出现了同性恋形象,其中多部影片把同性恋作为主题或者重要情节,是严格意义上的同性恋电影。思想上的严肃探讨、艺术上的优秀表现使其中多部影片获得广泛社会影响,如《霸王别姬》、《喜宴》、《东宫西宫》、《河流》、《春光乍泄》、《愈快乐愈堕落》等。同性恋、易装、变性等“非常态”性欲和性取向成为很多影片的商业噱头,同时也在一些个性化的导演(如徐克、蔡明亮)那里成为一种创作偏好、一种进行思想艺术深度开掘的有力视角或工具。九十年代两岸三地华语电影在同性恋话语表达上还是有所差异的:在出品数量上,港产影片占了绝对优势;港片更倾向于商业性,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影片倾向于艺术性;同性恋影片在两岸三地的境遇有所不同,港台相对开放一些。进入新世纪,同性恋题材在国际影视艺术范围内成为一种“时尚元素”,华语电影同性恋话语也大步推进:以同性恋为主题的影片大大增加,特别是中国大陆同性恋影片的创作开始活跃起来。影片样式丰富了,在歌舞片、喜剧片、纪录片上体现出鲜明、自觉的扩展。样式的开拓对华语同性恋电影创作有着特别的意义,反映了社会发展中同性恋电影创作逐步走向开放和从容。年轻导演和他们的同性恋影片体现了一种自信而不羁的酷儿姿态。总体观之,同性恋作为一种话语方式,在华语电影中得以确立。
其他文献
<正>川芎嗪是由中药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的根茎提取的有效成分,属于酰胺类生物碱,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现在已可人工合成。近
<正>2006年以来,来宾市认真按照国家农业部、国家安监总局和自治区农机局、自治区安监局的部署和要求,扎实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开
从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尤其是自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在肯定证券市场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证券市场还是一个不
在中国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灵活就业方式应运而生,并且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随着灵活就业的发展,灵活就业人员人数迅速增加,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问题也日益突
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政府如何支持企业,用何种手段支持,如何做出有效的引导与推动,已成为"走出去"战略中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借鉴国外政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浙江省在企业"走出
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核心。通过对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实际的教学情况,通过对教师上课和学生学习的分析来改善教学质量和教学环境,促进学校教
<正> 玉米丝黑穗病是威胁我地区早玉米生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靖西县1977年发病面积241086亩,株发病率24%,全县因此病损失玉米919.49万斤;1984年发病面积44969亩,病株率11.96%,
介绍了空气、高炉煤气双蓄热式燃烧技术在东北特殊钢集团台车加热炉上的应用,解析了台车加热炉由单蓄热到双蓄热的整个系统的优化过程,并列出了最终的优化结果。
公共音乐教育课程在普通高校中的开设,是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音乐的普及性教育,意义在于对本国和异国音乐文化进行多元化的推广和传播。但由于我国现有公共音乐教学形式还较
“小学生阅读能力学业水平评价的研究”,是在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国家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控”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基于“语文学科学生学业水平质量监控”研究的需要提出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