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目的随着弥散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应用于腹部,尤其对肝脏病变的应用日趋成熟,但均是基于传统的单指数模型DWI在肝脏的应用,并有学者提出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传统的单指数模型忽略了活体组织中微循环灌注对ADC值的影响;其次,传统的单指数模型DWI选用两个b值所得ADC值相对不稳定。于是,有学者提出了双指数模型DWI,其采用多个b值能区分并可分别量化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成分(Dslow)和血流灌注成分(Dfast、FF)。目前,比较单指数模型、双指数模型对肝细胞肝癌的应用较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DWI技术的单指数模型和双指数模型的各参数分别对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筛选了肝细胞肝癌患者30例,其中男有26例,女有4例,年龄位于29岁69岁(平均年龄53.4±8.4岁)之间。同时选用20例健康者的肝脏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有5例,女性有15例,年龄位于2151岁(平均年龄32.6±1.1岁)之间。所有HCC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检查设备采用GE750 3.0T磁共振,利用体部线圈是8通道。行常规MRI检查(横断位SE T1WI和T2WI、冠状位SE T2WI)和DWI扫描(采用b值0,50,100,200,500,800,1000,2000,3000s/mm2)。将多b值DWI原始图像传入ADW4.6后处理工作站上,然后利用Functool中的MADC软件对DWI图像进行多步后处理。有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诊断医生(工作分别8年和6年)手动将ROI分别置于多b值DWI图上的肿瘤实质部分,并避开出血、坏死区域,每位医生分别测量2次,然后取平均值。同时,将ROI分别置于多b值DWI图上的正常肝右叶、肝左叶内侧段,分别测量2次,然后取平均值,尽量避免周围脉管伪影及周围病灶。然后,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正常肝与肝细胞肝癌的Standard ADC、Dslow、Dfast和FF均值之间分别进行比较分析,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6、0.001、0.013、0.004,P<0.05)。采用ROC分析FF、Dfast、Standard ADC和Dslow均值对诊断肝细胞肝癌的效能时,其面积依次为0.728、0.730、0.732和0.787。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Standard ADC、Dslow、Dfast、FF之间关系时,其中Standard ADC与Dslow、Standard ADC与Dfast均存在正相关性。通过进一步分析正常肝、肝细胞肝癌的Standard ADC分别与其Dslow均值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0,P<0.05)。结论单指数模型和双指数模型DWI均可用于肝细胞肝癌的定量分析,但双指数模型能区分并可分别量化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和组织内微循环灌注的参数,尤其是Dslow对肝细胞肝癌的诊断效能较高。因此,双指数模型较单指数模型在诊断肝细胞肝癌时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第二部分目的由于生物组织内水分子运动的复杂性以及高b值(b>1000s/mm2)扩散加权成像时,DWI信号的衰减方式呈多指数模型衰减。为了更准确地描述组织中微观水分子的扩散信号衰减特征,有学者提出了拉伸指数模型。到目前为止,很少有文献报道拉伸指数模型应用于肝脏病变,且与单指数模型DWI比较的研究报道更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DWI技术的单指数模型和拉伸指数模型的各参数对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同第一部分。结果正常肝与肝细胞肝癌的Standard ADC、DDC、α均值之间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6、0.000、0.000,P<0.05)。采用ROC分析Standard ADC、α、DDC均值对诊断肝细胞肝癌的效能时,其面积依次为0.732、0.768、0.872。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Standard ADC、DDC、α之间关系时,其中Standard ADC与DDC存在正相关性。通过进一步比较正常肝、肝细胞肝癌的Standard ADC均值分别与DDC均值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0,P<0.05)。结论单指数模型和拉伸指数模型DWI均可用于肝细胞肝癌的定量分析,但当采用较高b值(b>1000s/mm2)扩散加权成像且组织成分较复杂时,组织的信号强度衰减方式遵循多指数模型衰减,即拉伸指数模型,尤其拉伸指数模型参数(DDC、α)在诊断肝细胞肝癌时较单指数模型参数(Standard ADC)的诊断效能较高。因此,拉伸指数模型较单指数模型在诊断肝细胞肝癌时能提供新的、更全面的信息。第三部分目的DWI在全身多个部位肿瘤的诊断、疗效监测及随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临床价值,但均是基于传统的单指数模型的应用。到目前为止,很少有文献报道双指数模型、拉伸指数模型DWI在肝脏病变的应用研究,且比较两种模型的研究报道甚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DWI技术的双指数模型和拉伸指数模型的各参数在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同第一部分。结果正常肝与肝细胞肝癌的Dslow、Dfast、FF、DDC、α均值之间分别进行比较分析,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13、0.004、0.000、0.000,P<0.05)。采用ROC分析FF、Dfast、α、Dslow、DDC均值对诊断肝细胞肝癌的效能时,其面积依次为0.728、0.730、0.768、0.787、0.872。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Dslow、Dfast、FF、DDC、α之间的关系时,其中Dfast与α存在负相关性。通过进一步比较正常肝、肝细胞肝癌的Dslow分别与DDC之间的均值,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0,P<0.05)。结论拉伸指数模型与双指数模型相比:一方面克服了双指数模型需要人为的假设体素内存在快速(灌注)和慢速(弥散)两种扩散成份的缺点,而拉伸指数模型则考虑了组织内水分子扩散成像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拉伸指数模型拟合稳定性也较高,尤其是拉伸指数模型参数诊断效能较高,并同时引入一个全新的参数α。因此,拉伸指数模型较双指数模型在诊断肝细胞肝癌时能提供新的、更准确的信息,将成为一种全新的肿瘤检测、评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