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题背景及研究目的我国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的高龄化,意味着长期照顾需求正在迅速且持续地上升。而与此同时,作为我国长期照顾服务的最主要来源,家庭照顾的长期供给正面临着巨大压力:居住上的代际分离提高了家庭照顾成本,教育水平的提高影响着人们的工作选择和对家庭的付出,生育率的迅速下降使得能够照顾老年人的年轻人大大减少。为了建立起适合我国的长期照顾体系,首先需要明确家庭照顾现况、发展趋势、潜力及影响因素。由于当前家庭照顾的挑战主要体现为成年子女在平衡工作和家庭上面临的困境,故从服务提供者而不是利用者角度看待家庭照顾,更有利于理解家庭内关于照顾的决策过程,分析其影响因素,进而探索其潜力,以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由于女性原本就承担着较多的家庭照顾责任,又要面对更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压力,因此她们对家庭照顾供需矛盾可能比男性更为敏感。故本研究以妇女为视角,描述我国家庭照顾状况,探索其相应影响因素,尤其是个人和家庭特征、妇女就业情况,并讨论其他家庭照顾者如父母配偶、其他子女在家庭照顾中的作用。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在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模型和格罗斯曼健康生产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和中国国情进行调整,从妇女的角度建立家庭照顾的理论模型,并由此形成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分析数据源自美国北卡大学于1993-2006年进行的五次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资料,关注18-52岁已婚妇女对50岁以上父母日常起居和购物提供的帮助。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妇女和父母同住情况、个人和家庭特征、父母的照顾需要、妇女对父母家庭照顾、妇女对父母家庭照顾的影响因素分析等。采用了卡方检验,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或Kruskal-WallisH检验等统计方法;以家庭照顾是否发生为应变量,运用二项多元logistic回归构建妇女对父母家庭照顾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结果及主要结论九十年代以来,妇女中照顾老人比例明显增高。照顾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农村妇女对父母的照顾比例远小于城市地区,中西部妇女提供照顾的概率仅为东部的一半左右。居住安排的代际分离确实大大减少了家庭照顾发生。但妇女和老人的地理距离与家庭照顾并没有明显关系。老人配偶对妇女照顾责任的分担作用非常明显,远大于老人的其他子女。儿子被默认为子女中的主要照顾者,出嫁的女儿则不被强调。儿媳所提供的照顾很可能是主要的但也较为薄弱的。女性的教育水平可能促进了对老人照顾;刚刚出现自理障碍尚能维持独立生活的老人则很可能被妇女所忽视;女性老人更容易得到照顾。农业、服务业从业人员和中小型企业工作人员家庭照顾提供比例较低。虽然目前还不明显,但随着生育年龄推迟和老年人口增多,妇女还将面临着更多照顾小孩和其他老人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