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水墨构成”课的必要性把读者带进课堂,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并体会这门课在中国画进程中的作用。
水墨造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和感悟能力,我们每个时代都有本时代值得自豪的艺术创造。但和过去不同的环境、心境和画境决定了我们不能一味偏重对传统笔墨的继承,而忽视当代形成不同风格的其他造型手段以及综合材料和技法的研究。我们应该重视材料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不应过于片面、狭隘的认识材料,不应对大量的民间艺术、装饰艺术不重视,对外国优秀作品缺乏研究。现代水墨画应当重新认识传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借鉴现代西方平面构成的造型理念,从中国水墨构成元素的基本特征出发并重新整合,探索新的水墨构成规律,使我们的艺术符合时代的发展进程。
以课程的过程为主线,第一,分析优秀作品,透过具象的画面做抽象的形式思考;通过分析画面的构成因素来提高我们的形式分析能力,用自己的眼光重新认识传统,从造型、构成的角度解剖作品,吸取营养。广泛阅读优秀作品,了解前辈的创作历程,也是学习中国画技法的重要方法。第二,通过反复实践完成自然形态的直观再现和主观意识形态表现这两个步骤。第一步主要训练我们体验材料的语言属性,面对客观物体进行再现性写生,可以说是对自然形态的“模仿”,通过对综合材料的运用,使我们进一步熟悉材料的性能。第二步要解决的是造型观念以及绘画艺术形态问题,从自然界的物体中提取语言符号,重新组合重构,变为抽象图形。本阶段训练带有个人主观情感的因素,是将现代材料运用从“模仿”到“创造”的转变。
“水墨构成”课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例如,通过大量的实践,我们把构成元素、综合材料与技法不断渗透到水墨元素之中形成新的艺术语言;认识到综合材料的各种技法的独特性和审美价值:打破了单一的思路,放弃单纯的模仿原则,不断加强创新意识。“水墨构成”课的实验性为绘画造型语言、内容题材和表现风格的探索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时期的教育方法,提出教学观念与手段上进行变革,从始至终贯穿了创新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