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职业农民是新时代农业生产经营的一支重要队伍,他们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生产、善经营”的现代农业经营者,是农业领域创业的“领头羊”,是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者。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的市场经营能力更强、经营效益更好、创新意识更强,具有超前思维,敢于尝试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同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对生态、社会、环境和农业的未来发展承担相应的责任。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创业问题对于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施行振兴乡村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绪论部分论述了本论文的时代背景和研究意义,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客观评述,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研究的未来面向。借鉴前人研究,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是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理论基础。一是对传统农民、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概念和特征的界定,找出新型职业农民与其他农民群体的不同之处。本文将新型职业农民定义为具有较高学历,熟练掌握生产技能,市场经营能力、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都较强的现代农业经营者。二是对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概念和特点进行界定。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是指新型职业农民依托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组织形式,通过整合创业资源,开展规模生产经营,从而获得经济收益的经营行为。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主体是生产经营一线的农业生产者,创业领域为农业,创业模式多样化,创业组织形式主要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对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路径进行定义。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路径是对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实践总结,是对农民创业成功经验和模式的系统归纳。虽然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路径丰富多样,但其共同特征是走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态化等特色鲜明的农业发展道路。论述了马克思关于农业和农民发展的相关理论、邓小平关于我国农业二次飞跃的理论、习近平关于农民创业的指导思想以及现代经济学关于人力资本的理论,确立了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路径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是实证分析。一是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动机,主要包括物质生活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的追求这三类动机。二是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基本特征,主要从新型职业农民的个体特征、生产经营特征和收入特征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三是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主要有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种养大户这四类组织形式。四是总结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成功的经验,包括具有必备的专业知识、掌握农业生产技能、懂得生产过程管理、善于面向市场经营等。
第四章是创业影响因素及其成因探析。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因素是多样的,主要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有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心理素质等;外部因素主要是自然条件、区域特征、宏观经济变化、行业市场波动、农业政策变动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内源性问题包括新型职业农民存在高端供给能力不强、终端供给能力不足、种养结构不合理、农业生态性不强、品牌产品数量不多等问题。外源性问题包括农业劳动力短缺、农业配套设施用地申请困难、流动资金不足、创业融资困难、农产品销售困难等阻碍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主要困难。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创业问题和困难的成因有两大方面,一是新型职业农民自身存在不足,二是外部环境的制约因素不少。
第五章是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路径规划、建议和政策供给。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总结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路径。新型职业农民要以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农业绿色化等理念为指引,要走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道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的道路、适度规模经营的道路、标准化农业生产的道路、农业全产业链的道路、品牌化战略的道路、机械化和智能化的道路、种养一体化的道路。同时,列举出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经典案例,以期为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提供现实参照。二是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建议。针对之前研究发现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创业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提出建议,包括提高新型职业农民自身创业能力、延伸产业链、增加终端产品供给、构建标准化生产体系、重视品牌建设、提高农业智能化水平和开展种养一体化建设。三是扶持职业农民创业的政策供给探讨。包括加强农民职业教育、支持创业资源流入农村和引导金融机构做好信贷支持工作,以期为政府及相关农业部门调整农业政策提供借鉴。
第一章绪论部分论述了本论文的时代背景和研究意义,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客观评述,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研究的未来面向。借鉴前人研究,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是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理论基础。一是对传统农民、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概念和特征的界定,找出新型职业农民与其他农民群体的不同之处。本文将新型职业农民定义为具有较高学历,熟练掌握生产技能,市场经营能力、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都较强的现代农业经营者。二是对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概念和特点进行界定。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是指新型职业农民依托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组织形式,通过整合创业资源,开展规模生产经营,从而获得经济收益的经营行为。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主体是生产经营一线的农业生产者,创业领域为农业,创业模式多样化,创业组织形式主要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对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路径进行定义。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路径是对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实践总结,是对农民创业成功经验和模式的系统归纳。虽然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路径丰富多样,但其共同特征是走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态化等特色鲜明的农业发展道路。论述了马克思关于农业和农民发展的相关理论、邓小平关于我国农业二次飞跃的理论、习近平关于农民创业的指导思想以及现代经济学关于人力资本的理论,确立了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路径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是实证分析。一是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动机,主要包括物质生活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的追求这三类动机。二是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基本特征,主要从新型职业农民的个体特征、生产经营特征和收入特征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三是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主要有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种养大户这四类组织形式。四是总结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成功的经验,包括具有必备的专业知识、掌握农业生产技能、懂得生产过程管理、善于面向市场经营等。
第四章是创业影响因素及其成因探析。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因素是多样的,主要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有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心理素质等;外部因素主要是自然条件、区域特征、宏观经济变化、行业市场波动、农业政策变动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内源性问题包括新型职业农民存在高端供给能力不强、终端供给能力不足、种养结构不合理、农业生态性不强、品牌产品数量不多等问题。外源性问题包括农业劳动力短缺、农业配套设施用地申请困难、流动资金不足、创业融资困难、农产品销售困难等阻碍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主要困难。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创业问题和困难的成因有两大方面,一是新型职业农民自身存在不足,二是外部环境的制约因素不少。
第五章是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路径规划、建议和政策供给。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总结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路径。新型职业农民要以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农业绿色化等理念为指引,要走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道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的道路、适度规模经营的道路、标准化农业生产的道路、农业全产业链的道路、品牌化战略的道路、机械化和智能化的道路、种养一体化的道路。同时,列举出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经典案例,以期为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提供现实参照。二是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建议。针对之前研究发现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创业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提出建议,包括提高新型职业农民自身创业能力、延伸产业链、增加终端产品供给、构建标准化生产体系、重视品牌建设、提高农业智能化水平和开展种养一体化建设。三是扶持职业农民创业的政策供给探讨。包括加强农民职业教育、支持创业资源流入农村和引导金融机构做好信贷支持工作,以期为政府及相关农业部门调整农业政策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