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丙烯作为一种常见的热塑性塑料,由于其良好的加工性,较高的力学性能,易回收和低成本等特点,使其在包装、日常消费用品和汽车配件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模量小,缺口敏感性强,冲击强度低,特别是低温和高应变速率下的冲击强度低,PP作为工程塑料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如何提高PP的冲击强度和模量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 无机刚性粒子加入聚丙烯中能够降低材料的成本,但所得复合材料的某些力学性能往往降低,包括屈服强度和冲击强度。如何用无机刚性粒子增强增韧聚丙烯是人们关心的一个课题。影响无机刚性粒子增强增韧聚丙烯的因素很多,本论文分别选用四种粒径的碳酸钙(CC25、CC4、CC1.8和CC0.07,平均粒径分别为251μm、4μm、1.8μm和0.07μm)和四种粒径的玻璃微珠(GB15、GB10、GB5和GB2.5,平均粒径分别为15μm、10μm、51μm和2.5μm),两种类型的聚丙烯(等规均聚聚丙烯(PP1)和无规共聚聚丙烯(PP2))及由这两种聚丙烯按不同比例共混所得的三种共混聚丙烯(共混聚丙烯(F401:K8003=1:1(质量比),PP3)、共混聚丙烯(F401:KS003=3:1(质量比),PP4)和共混聚丙烯(F401:K8003=1:3(质量比),PP5)),研究了聚丙烯基体韧性、无机刚性粒子形状和粒径大小对聚丙烯增强增韧的影响。同时,把四种粒径碳酸钙中的纳米碳酸钙与另三种微米碳酸钙级配共混(共混碳酸钙(CC25:CC0.07=1:1(质量比),CC25/CC0.07)、共混碳酸钙(CC4:CC0.07=1:1(质量比),CC4/CC0.07)和共混碳酸钙(CC1.8:CC0.07=1:1(质量比),CC1.8/CC0.07)),纳米碳酸钙与四种粒径的玻璃微珠级配共混(共混玻璃微珠与纳米碳酸钙(GB15:CC0.07=1:1(质量比),GB15/CC0.07)、共混玻璃微珠与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