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乳鸽免疫功能、肠道微生物及消化酶特性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f_nast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以深王鸽、卡奴鸽和三元杂交配套系翱丰1号鸽为试验对象,研究相同饲养环境和相同日粮条件下不同品种不同日龄乳鸽体重的变化、胃肠道消化酶的分泌规律、回肠紧密连接蛋白、血清和回肠粘膜免疫指标及肠道微生物的组成。试验选取1日龄深王鸽(W)、白卡奴鸽(K)和杂交组合三元杂交配套系翱丰1号鸽(A)各120羽,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乳鸽。每对亲鸽哺喂2只雏鸽,试验期保持开放式鸽舍,自然通风与光照,自动喂料机给料,自由饮水。每天早上在喂料前打扫鸽舍,清理水槽。分别在雏鸽1、7、14、21日龄每个品种选取6只雄雏鸽,(每窝最多只取一只雄雏鸽),称重后屠宰取样,血清-20℃保存,其余样品置于-80℃低温冰箱保存待测。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翱丰1号鸽、卡奴鸽、深王鸽从出壳到21日龄体重随日龄增加呈线性增加(P<0.01)。且翱丰1号鸽在7日龄、14日龄、21日龄时的体重分别为1日龄时的6.93倍、21.67倍、31.16倍,卡奴鸽在7日龄、14日龄、21日龄时的体重分别为1日龄时的7.02倍、22.64倍、34.16倍,深王鸽在7日龄、14日龄、21日龄时的体重分别为1日龄时的7.09倍、23.42倍、33.53倍。相同日龄(1、7、14、21日龄)各品种乳鸽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2)刚出壳时,卡奴鸽十二指肠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空肠糜蛋白酶、蔗糖酶、麦芽糖酶、脂肪酶的活性显著高于深王鸽和翱丰1号鸽(P<0.05)。7日龄翱丰1号鸽和深王鸽的脂肪酶显著高于卡奴鸽(P<0.05)。14日龄时,深王鸽十二指肠蔗糖酶、麦芽糖酶和空肠胰蛋白酶、蔗糖酶、麦芽糖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卡奴鸽和翱丰1号鸽(P<0.05)。21日龄,深王鸽空肠糜蛋白酶、蔗糖酶、脂肪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卡奴鸽和翱丰1号鸽(P<0.05)。(3)相同日龄(1、7、14、21日龄)翱丰1号鸽、卡奴鸽、深王鸽回肠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mRNA的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品种乳鸽回肠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随日龄呈线性增加(P<0.05)。(4)①翱丰1号鸽、深王鸽和卡奴鸽血清IgA在1-21日龄随日龄的增加显著增加(P<0.01),并呈线性增长(P<0.05)。21日龄时,翱丰1号鸽、深王鸽和卡奴鸽血清IgG差异极显著(P<0.01),深王鸽血清IgG显著高于翱丰1号鸽和卡奴鸽。相同日龄(1、7、14、21日龄)翱丰1号鸽、深王鸽和卡奴鸽血清IgA、IgM均差异不显著(P>0.05)。②卡奴鸽回肠粘膜免疫指标IL-4在1、14、21日龄显著高于翱丰1号鸽(P<0.05),在7日龄时显著低于深王鸽(P<0.05);其IL-6在1、14、21日龄显著低于翱丰1号鸽(P<0.05),在7日龄时显著高于深王鸽和翱丰1号鸽(P<0.05);TNF-α在1日龄时显著低于深王鸽(P<0.05),在14、21日龄时显著低于翱丰1号鸽(P<0.05);IFN-γ在1、14、21日龄显著低于翱丰1号鸽和深王鸽(P<0.05),在7日龄显著高于深王鸽(P<0.05)。(5)翱丰1号鸽、深王鸽和卡奴鸽21日龄时回肠中的细菌隶属7个门,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达到了 98%,是构成回肠菌群的主要菌门。21日龄三个品种乳鸽回肠的菌群丰度差异不大(P>0.05),翱丰1号鸽和深王鸽回肠微生物组成具有更高的相似性。综上所述,深王鸽、翱丰1号鸽和卡奴鸽的体重均随日龄的增加线性增加,品种间乳鸽体重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的鸽子在不同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消化特性;回肠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的mRNA表达水平随日龄的增加显著增加,但相同日龄不同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卡奴鸽回肠粘膜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品种优势;厚壁菌门是构成乳鸽回肠菌群的主要菌门,21日龄翱丰1号鸽和深王鸽在回肠微生物组成上具有更高的相似性。
其他文献
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进步与算力需求的提升,单位面积内集成的晶体管数量日益增加,电路高速运转产生的巨大功耗已经成为限制芯片应用的主要难题。低功耗设计是当前集成电路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从数字后端设计的层次出发,研究相应的功耗优化技术,实现对某款40 nm芯片的功耗优化。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多位寄存器聚类合并算法,嵌入到后端设计流程中,简化了时钟树结构,完成了该芯片中53.53%的寄存器合并,将绕线总
我国是小麦生产大国,但小麦加工副产品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近年来,国际对小麦加工副产品的研究愈加深入,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而我国在此方面尚有欠缺。小麦阿拉伯木聚糖(AX)在小麦麸皮中存在较为丰富,是小麦饲粮中非淀粉多糖(NSP)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在小麦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能够有效消除其抗营养作用,使AX在动物体内发挥益生元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机体对小麦阿拉伯木聚糖与其降解产物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严重困扰着家禽养殖业和人类的生命健康。近几十年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动物产品中抗生素残留以及耐药菌群的产生。因此研究具有抗菌功效的抗生素物显得尤为重要。天然抗氧化物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s extract,GSPE)因其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抗生素替代品具有较大的潜力,但鲜见GSPE在家禽卵巢炎症方面的
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在肥胖个体之间的联系已被大量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失衡可引起肥胖和代谢综合征;胆汁酸作为胆汁的一种主要成分,可以促进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此外,胆汁酸的抗菌作用可以直接改变肠道菌群结构,而肠道菌群经酶作用可以改变胆汁酸组成,并依赖FXR信号通路调节其代谢。益生菌,如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可以通过调节宿主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从而改善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疾病。芽孢杆菌作为潜
维生素A作为动物机体必需的营养素,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动物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A,需要从饲粮中获取,然而维生素A化学性质不稳定,遇热、光、湿等条件容易氧化,因此在其生产过程中常加入抗氧化剂。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维生素A抗氧化剂乙氧基喹啉(EQ),因使用存在安全性问题,已被欧盟暂停使用。本研究通过比较饲料添加剂中四种抗氧化剂体外抗氧化效果,得到了一种抗氧化性较好的抗氧化剂抗坏血酸钠(Vc钠)。进一步将Vc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TNF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3,TRAF3)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NF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s,TRAFs)家族的重要成员,是连接上游受体信号与下游抗病毒信号通路的重要转导蛋白,在脊椎动物的抗病毒先天免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先前的研究大多阐明了 TRAF3在哺乳动物,鸟类和鱼类中的功能,但对于两栖
解淀粉芽孢杆菌 SC06(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C06,BaSC06)是由本课题组前期筛选获得的一株具提高动物免疫功能的益生菌,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节作用是提高动物机体对病原菌的清除、发挥益生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首先探究了 BaSC06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信号通路,随后研究由BaSC06诱导Raw264.7细胞所产生的外泌体对Raw264.7细
猪瘟(Classical swinefever,CSF)是危害家猪健康的最重要传染性疾病之一,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重视该疫病的防控并将其列为必须通报的传染病。我国防控猪瘟的主要方法是接种猪瘟兔化弱毒苗C株。有报道表明,属于基因1型的C株疫苗对近年来流行的基因2型猪瘟野毒的保护效力呈下降趋势。因此,为应对2型毒株的流行,本
旨在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搜寻与金华猪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以205头金华猪为样本,通过提取血样DNA并利用Illumina猪50K SNP芯片进行基因型分型,利用PLINK v1.09对获得的基因型数据进行质控后用于GWAS研究。采用混合线性模型(MLM)和FarmPCU模型,对每个SNP和目标性状做关联分析,定位出显著位点。同时对两种模型的GWA
本试验旨在探讨产蛋后期与高温热应激条件下,两种不同来源的腐植酸对蛋鸡生产性能、鸡蛋品质、抗氧化能力、促产蛋激素及肠道形态功能等指标的影响,为腐植酸在蛋禽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内容1腐植酸对产蛋后期蛋鸡作用效果的研究选取405羽52周龄体重(1.31±0.12 kg)和产蛋率(81.39±0.23%)相近的海兰白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一组9个重复,每一个重复15羽。对照组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