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外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一种普遍现象,成为了企业价值链的一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跨国公司经营和竞争环境,国际服务外包成为跨国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推动了全球新一轮的产业转移。这对走向国际市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中国来说充满着机遇和挑战。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服务外包得到了蓬勃发展。尤其是近两年来,印度、爱尔兰、墨西哥等外包服务业发达的国家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开始向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二批服务外包基地转移。作为国际服务外包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我国应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服务业水平。中国政府重视服务外包,且服务外包的有关内容已列入了国家“十五”规划。随着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的实施,中国商务部在全国范围内已认定了16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4个服务外包示范区,各基地城市地方政府也制定了许多支持政策。但从实践来看,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能力还发展落后.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世界三大著名承接国的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模式,通过比较分析,试图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之路。论文主体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引言部分,阐述了国际服务外包的选题背景、理论和实践意义及理论综述。随着全球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服务外包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扩展服务业原有领域,提高了服务流程的生产效率,成为推动当代服务业生产方式变革和经济全球化新浪潮的重要力量。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跨国沟通和协调的成本,提高了跨国沟通和协调的效率,减小了由于跨国沟通和协调困难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服务外包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蓬勃发展。第二章首先阐述了国际服务外包的概念,包括服务外包的类型和离岸服务外包的理论。服务外包是指企业为了将有限资源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外部专业服务商的知识劳动力,来完成原来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工作,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对市场环境迅速应变能力并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服务模式。按照地理位置可以将服务外包划分为在岸内包(Onshore In sourcing)、离岸内包(Offshore In sourcing)、在岸外包(Onshore Outsourcing)、离岸外包(Offshore Outsourcing)。服务外包按照业务内容和范围可以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及知识流程外包(KPO)。本章阐述了离岸服务外包的现状和发展特点,目前国际服务外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经济危机背景下服务外包市场总量和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二是服务外包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三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参与国际服务外包;四是核心竞争力成为全球服务外包的关注点。第三章比较分析了三大承接国的服务外包发展模式。从全球看国际服务外包,印度现在占2.8%的全球信息产业部、全球软件外包市场已达到65%,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已达到46%。从印度的服务外包发展历程可以总结出主要有三大模式:一是渐进式发展;二是积极竞争式发展;三是在岸外包到离岸发展的发展模式。总的来说,印度的服务外包采取的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国际化模式。印度政府高度重视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国家之一,印度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归于以下几点:一是严格的质量控制,积极推进国际化的质量标准;二是丰富的人才储备;三是有力的政府支持;四是中介组织成为服务外包的助推器;五是语言的国际化是润滑剂。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印度公司的软件外包之所以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严格的质量控制。印度模式的劣势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市场过于集中;二是专业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印度服务外包业发展的瓶颈;三是工资的不断上升使得成本优势消失;四是落后的基础设施阻碍了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进步。爱尔兰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在90年代中期得到快速发展,并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外包强国。在20世纪90年代,爱尔兰软件公司已经经历了从提供服务的海外公司到独立的产品开发,将注意力从地方社区转移到海外。1996年,软件指导委员会推出风险投资得到政府的资助,为20世纪90年代晚期的软件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1996年起,许多跨国公司已经开始进入爱尔兰市场,当地的企业开始快速成长。爱尔兰模式优势是:完善的政府保障体系,大量的资金支持;完善的教育制度,健全的培训体系;良好的语言环境,与美国的历史渊源;良好的商业环境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这一模式的弊端是:开发人员数量较少,人力成本比较高;对质量认证没有充分的重视。作为拉丁美洲的经济和技术发展大国,墨西哥在发展服务外包业务中有地理位置、语言和其他方面的优势。墨西哥的服务外包产业在近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墨西哥的软件和信息服务开始于20世纪后期,直到2002年,墨西哥政府开始大力支持软件的开发和信息服务外包、市场注意力也从国内开始转移到海外。根据墨西哥政府的目标,在2013年墨西哥的软件产业产值将达到5亿美元,服务外包产业可达15亿美元;同时,墨西哥的科技工业也正在努力成为在拉丁美洲的领导国家。目前,墨西哥服务外包排名第二,在整个拉丁美洲地区名列在巴西之后。墨西哥发展服务外包业的优势在于强大的墨西哥政府支持、语言和成本优势、地理优势。当然,墨西哥模式的劣势也阻碍了这个国家服务外包产业的大力发展。这些劣势包括缺少从事服务外包业的专业人才和优秀的服务外包供应商等第四章从承接国角度对中国的离岸服务外包业进行了四个方面的分析,即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近些年来,中国的服务外包在规模、数量和领域方面都在不断扩大,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提供了支持,中国正逐渐融入到全球外包中心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包括:经济快速发展,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方便的基础设施,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市场等。中国服务外包的劣势主要是:缺少一些关键的技术人员;缺乏竞争力的企业;金融危机影响,有关服务外包的相关政策滞后。中国的服务外包的机遇包括: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合作;金融危机带来的商机;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KPO的发展机遇。中国服务外包产业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全球经济放缓和全球范围内的物价上涨,欧美群众的抵制情绪,来自东南亚国家的挑战,中国和印度、爱尔兰和其他国家的差距等。第五章总结了三大模式对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启示。通过比较三大模式,得出两方面启示。一是基于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政策,如:在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我国服务外包的核心产业并积极实施外包出口,发展行业协会和促进外包企业的发展。二是基于企业层面的微观政策,如:改变观念,加强外包企业的竞争力;创立民族品牌;扩大企业规模并形成企业联盟;改进我国服务外包人才的总体水平。第六章是论文的结论部分。三个国家的服务外包的发展历程对中国更好地发展和承接服务外包产业意味深远。从这三大模式中我们可以得出发展离岸服务外包的共同经验。中国服务外包产业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如果中国政府和企业都能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那么中国承接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政府应充分利用中国的优势,把握当前机会吸引国外服务外包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