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子点是一种新型荧光材料,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在量子点在生物体应用之前,必须首先要对其生物安全性进行严格的评价。肝脏是人体代谢、解毒的重要器官,因此研究量子点在肝脏的代谢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用CdSe/ZnS量子点作为实验材料对肝细胞和肝脏的毒理学效应进行检测与分析。用透射电镜观察CdSe/ZnS量子点的微观结构,结果观察到量子点的直径为5-10nm,粒子间分散状况良好;使用粒径分析仪测定量子点粒度为5-20 nm,Zeta电位-35.1 mV,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量子点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50 nm,最大发射波长为655 nm。以小鼠原代肝细胞、肝癌细胞SK-Hep1和HepG2作为材料检测CdSe/ZnS量子点对肝细胞的体外毒性。采用荧光成像与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细胞摄入量子点:用0.5 nM量子点分别处理小鼠原代肝细胞、肝癌细胞SK-Hep1和HepG2细胞4 h,可以观察到有98%以上的不同类型肝细胞和肝癌细胞摄取了量子点。采用MTT或CCK-8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状态:分别用0.5、5和50 nM量子点处理三种肝细胞24、48 h后,肝细胞活力均明显下降(P<0.05,P<0.01),而且细胞活力下降程度与处理量子点浓度正相关,也与量子点的作用时间正相关。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蛋白表达:用量子点处理HepG2肝细胞24 h后肝细胞总蛋白中Caspase-9和剪切型Caspase-3含量随着量子点浓度增加而增加,结果表明量子点可以诱导肝细胞产生凋亡效应。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ROS含量:用0.5和5 nM浓度量子点处理HepG2肝癌细胞4 h后,其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增加,5 nM量子点可以使细胞产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ROS,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雄性4周龄BALB/c小鼠作为实验动物,研究CdSe/ZnS量子点对肝脏的体内毒性。染毒组每只鼠尾静脉注射40 pmol的量子点。在染毒第1 d和第42 d分别处死小鼠,收集血液并取肝脏。在肝脏冰冻切片中观察到染毒组肝脏中存在大量红色荧光的量子点,1 d染毒组荧光强度比42 d高,结果表明量子点的稳定性高且不易被代谢。称取染毒组与对照组中各小鼠的肝脏重量与总重,计算肝脏系数,结果表明染毒组与对照组肝脏系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血液生化-肝功能指标测定量子点对小鼠肝细胞损伤、肝脏蛋白合成功能、肝脏炎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映小鼠肝细胞损伤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ALT/AST、碱性磷酸酶(ALP),量子点染毒组与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球比(A/G),量子点染毒组与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肝脏炎症反应的指标血糖(GLU)、甘油三脂(TG)、乳酸脱氢酶(LDH)、尿素(UREA),染毒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肝脏的病理切片表明,量子点染毒组的病理切片无明显病变形态。综上所述,在体外试验中,CdSe/ZnS量子点可被肝细胞摄取,中等浓度(5nM)以上的CdSe/ZnS量子点可以诱发肝细胞氧化应激,产生大量ROS,并可引发细胞凋亡,导致细胞活力降低。而体内试验中,量子点大量蓄积在肝脏内,具有潜在的毒性,但并未产生可检测的毒性反应。后续实验应围绕量子点对肝脏功能,即代谢活性造成的影响展开研究,增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毒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