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哈拉维的赛博格新主体诗学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ion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西方诗学的主体理论,主要涵括拉康的“无意识”主体,阿尔都塞的“召唤主体”,福柯的“知识-权力-伦理主体”,德勒兹的“褶子-游牧主体”等,呈现出多元、流变、互涉的特征,从这一语境研究哈拉维的赛博格新主体诗学具有重要意义。哈拉维的赛博格新主体表征着当下信息化和技术化的社会现实;打破了传统人类主体在性别、种族、阶级、肤色等各方面的认同,呈现出历史变革的丰富可能性。赛博格新主体超越了传统人类主体,蕴含丰富,极具革命性力量,预示着未来现实,开辟出当代诗学的新疆域。因此,对哈拉维的赛博格新主体诗学进行探讨,既是一种思想挑战,也是对电子传媒时代社会文化的学术反思。本文除导论和结语外,核心部分主要从语境论、本体论、价值论三个向度展开对赛博格新主体诗学的阐发,旨在呈现其丰富的诗学蕴含和新特质,发掘其当代诗学价值。导论:主要说明选题缘由,研究方法和意义,国内外关于哈拉维赛博格诗学研究的情况及其给当代西方文艺思想的主体理论所带来的新问题框架。语境论:从当代西方主体理论的历时性流变出发,择取重要节点:从柏拉图客观唯心论的主体思想到笛卡尔的“我思”主体思想,从结构主义拉康的“无意识”主体理论和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召唤主体”理论到后结构主义如福柯“知识-权力-伦理”主体理论和德勒兹“褶子-游牧”主体理论,着重分析哈拉维赛博格新主体的生成语境。本体论:结合上文赛博格新主体生成的理论语境,将哈拉维的赛博格新主体理论同结构主义主体理论和后结构主义主体理论进行共时维度的比较,进而凸显出赛博格新主体的理论成因、本体内涵和主要特征。价值论:基于赛博格新主体的诗学蕴含和新特征,探究赛博格新主体对当代西方文艺思想的影响和启发,尤其是对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层面的价值。总而言之,哈拉维的赛博格,作为一个多元、混杂、非本质的新主体,对当代西方主体理论构成了前沿性的问题框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以广西武宣壮语的名词词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武宣壮语是红水河土语区的一种,属于广西壮语北部方言的一个小分片。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壮族与壮语的概况、壮语语言的
现代汉语反义词或反义语素的对称性研究成为语言学中的重要课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选取反义对“生—熟”为研究对象,以三个平面理论和标记理论为指导,辅以语言交
魏晋南北朝为中古汉语的主体阶段。本文选取魏晋南北朝时期代表性文献《世说新语》为研究对象,考察《世说新语》方所表达基本面貌,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其变化情况。本文由绪论和四个章节构成:绪论部分概述选题缘由和意义,综述前人相关的研究成果,对方位词和处所词进行界定,阐述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第一章将《世说新语》中的方位表达分为绝对方位表达和相对方位表达,对这两大类进行详尽的统计分析,并对方位词的空间方位语义以
学位
在余华的小说中,主人公大都经历一条类似的“行走轨迹”:他们由于某种原因的迫使而离家出门,在漫无目的的远行路上经历现实的悲惨境况,渴望回归却找不到归宿。无论行走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