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牙周炎是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牙周致病菌如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和福塞类杆菌等菌群的失调和宿主免疫反应应答对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ion T cells,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如IL-17、TGF-β等,对牙周炎症反应的发生和牙槽骨吸收有重要作用。本实验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建立牙周炎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其上颌第一磨牙周围牙周组织中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和Treg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的分布及表达水平。探讨Th17细胞和Treg细胞在牙周组织炎症不同临床阶段的作用机制,为诠释牙周炎的免疫病理过程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纯种8周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ABC):正常对照组(A组)、牙龈炎组(B组)、牙周炎组(C组),每组各10只,A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2组均采用0.2mm正畸结扎丝结扎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并喂食糖水制备实验性大鼠牙龈炎、牙周炎模型。分别在牙周结扎后的第4周和第8周进行标本采集,取上颌第一磨牙及其牙周组织,并制作牙周组织连续切片。常规HE染色观察牙龈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但未出现附着丧失确定牙龈炎模型的建立,通过附着丧失及牙槽骨吸收来确定牙周炎模型的建立,免疫组化检测RORγt和Foxp3在牙周组织内的表达情况。 结果: 1 牙龈炎和牙周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1.1 肉眼观察: 大鼠结扎4周后,腹腔注射水合氯醛麻醉,肉眼观察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牙龈呈暗红色,龈乳头和龈缘略有红肿,探诊出血,但未探及明显的牙周袋,符合牙龈炎的临床表现;当大鼠结扎8周后,除牙龈红肿,探诊出血加重外,还可探及牙周袋,符合牙周炎的临床表现。但两组建模成功的最终结果还要通过HE的结果来加以确定。 2 牙周组织的HE染色结果: 正常组:沟内上皮完整,有角化,角化程度较口腔龈上皮差,结合上皮位置正常,牙龈上皮内未见炎症细胞浸润,牙周膜纤维排列有序、规律,牙槽骨边缘清晰完整,未见破骨细胞。 牙龈炎组:主要在牙龈的龈沟壁处有炎症细胞浸润,在沟内上皮的下方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深部可见淋巴细胞浸润,炎症细胞浸润部位的胶原纤维大多变性或丧失,牙槽骨边缘清晰完整,未见破骨细胞。 牙周炎组:沟内上皮出现糜烂,部分上皮向结缔组织内增生呈条索状,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有部分炎症细胞及渗出物移至牙周袋内,结合上皮根方增殖,结合上皮下胶原纤维水肿、变性,牙槽骨出现骨吸收陷窝,周围可见破骨细胞,固有牙槽骨吸收、破坏,甚至有严重者发生根尖吸收。 3 牙周组织的免疫组化结果 RORγt在牙周炎中的光密度值最高,且明显高于牙龈炎组和正常组,牙龈炎组的RORγt光密度值高于正常组,且三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而Foxp3在牙龈炎组光密度值较高,且高于牙周炎组和正常组,牙周炎组的Foxp3光密度值高于正常组,且三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 结论: 1. 以RORγt为特异性转录因子的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与牙周炎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以反映牙周炎症的严重程度。 2. 以Foxp3为特异性转录因子的Treg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可抑制牙周炎症的发展。 3. 在炎症组中RORγt和Foxp3光度值呈负相关关系,说明随着牙周炎症的发展出现了Th17和Treg细胞的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