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际群体”媒介形象建构研究——以对“90后”的相关新闻报道为例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ylorgil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后”刚进入公众视野时,特别是在网络语境中时常与“非主流”、“脑残”、“另类”、“火星文”等负面词汇联系在一起。再加上互联网病毒式的疯狂传播,引起了人们不少的争议和批判。“90后”与曾经的“80后”一样,都被媒体过度解读过,但是有研究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80后”的媒介形象也发生了一些转变,媒体对“90后”报道话语是否也有变化目前尚无学者证实。因此,从2006年—2015年这十年间“90后”的媒介形象有哪些变化,呈现出什么样的趋势,出现变化的原因何在,“代际群体”媒介形象构建是否有章可循等问题都需要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做进一步探索。  本文即是以此为背景,将“90后”媒介形象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选取了“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与“90后”相关的报道作为本研究的样本,并将样本的选取时间限定在2006年—2015年“90后”成长最重要的十年期间,采用了内容分析、文本分析、话语分析等研究方法,从议题、话语、形象三个维度分别对“90后”报道的主题框架、话语结构框架、表达框架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出在在我国被持续建构的一种媒介形象——“代际群体”在中国成功建构的原因和影响。  具体来说,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提出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研究综述部分从媒介形象、“代际群体”媒介形象、“90后”群体媒介形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从议题维度对“90后”报道的主题框架进行文本分析,分为报道数量总体分布情况描述、议题分布情况描述、报道倾向分析三个方面;第三部分从话语维度对“90后”报道的话语结构框架进行话语分析,分为话语主题、话语的图示、话语的生成三个方面;第四部分从形象维度对“90后”报道的表达框架进行内容分析,分为报道手法、词语选择、写作结构三个方面。第五部分从议题选择、话语构成、形象建构三个方面来分析“90后”这个被持续建构的“代际群体”。结语从前文的研究结果总结出“代际群体”形象在中国成功建构的原因、在中国建构“代际群体”媒介形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21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后,互联网成为大众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交流工具。穿越剧以小说的形式从网络世界产生,通过大众媒体走红,在青少年中广受欢迎
本文以发展的眼光和详实的史料为支撑,重点讨论中国古代军事信息传播问题。首先明确研究目标和范围,本文研究的时间跨度从先秦一直到清末。将先秦定为本文的时间上限是因为,文字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度很高的话题,大部分的食品安全问题都是由媒体曝光,继而引发大规模媒体报道,并最终促使政府解决。媒体作为社会的监督者和舆论的制造者,呈现出来的往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