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胸痹心痛是中医学临床常见病证之一,以膻中或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可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憋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及左胸部不适;重者甚至出现剧痛如刀绞,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胸痹心痛主要与现代医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密切相关,以中老年患者居多,伴随社会压力增大,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饮食结构改变,其发病率有逐渐增加并且年轻化趋势。李文杰教授认为伴随现代社会竞争加剧,环境污染加重,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肝疏泄功能失常导致胸痹心痛的患者日益增多。《素问·举痛论》记载:“百病生于气也”,《难经·四十九难》曰“有正经自病,有五邪所伤,何以别之?然:忧愁思虑则伤心”,明确指出情志改变可以导致疾病发生。《金匮要略》记载“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因肝失疏泄,易于郁而乘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乏源,水液代谢失常而致湿聚生痰,痰浊中阻而从寒化伤阳,导致胸阳不振、阳微阴弦,又因“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肝失疏泄导致气机郁滞,气血运行失常,心络痹阻而成瘀。气滞、痰浊、寒凝、血瘀痹阻心脉而发胸痹心痛,故胸痹心痛的发生与发展和肝失疏泄密切相关,而疏肝理气健脾法乃是胸痹心痛主要疗法之一。本文在整理古今中医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导师运用疏肝理气健脾法则和方药从肝论治胸痹心痛的经验,对胸痹心痛病证由肝失疏泄切入展开,通过古人论述与今人之研究,冀望对胸痹心痛领域研究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