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黑龙江地区周边常规气象站1971~2000年间逐月的风速、温度、气压、水汽压资料以及黑龙江省数字高程(DEM)资料,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数据处理平台,利用复杂地形下风速插值算法和风能密度插值算法,计算出黑龙江省各网格点上的月平均风速和月平均风能密度,完成了黑龙江省月平均风速和月平均风能密度的空间制图。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 以50(w/m~2)和100(w/m~2)为限,黑龙江省风能资源可被划分为三个区域,即风能资源丰富区、风能资源可利用区以及风能贫乏区。其中风能资源丰富区主要为松花江中段河谷依兰地区、佳木斯周边地区、绥化周边个别县以及兴凯湖以北、三江平原以南的部分平原地区,年平均风能密度在100(w/m~2)以上,个别地区甚至达到了140(w/m~2)。风能资源可利用区主要包括了松嫩平原大部、三江平原大部,其中部分地区风能密度可达到75(w/m~2)。而风能资源贫乏区则主要为北部的小兴安岭、西北部的大兴安岭山地以及南部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太平岭等丘陵地区,其风能密度一般在50(w/m~2)以下。 (2) 黑龙江省各季度风能资源的分布与黑龙江地区的地形有关,具体表现为风能密度高值区主要为平原与河谷地区。而风能密度低值区主要为山地地区。 (3) 黑龙江省风能密度的季节分布特征为:春季的整体平均风能密度最大,为87.06(w/m~2);夏季最小,为26.13(w/m~2);秋季和冬季分别为55.21(w/m~2)和41.68(w/m~2)。平均风能密度季节变化为:春季最大,夏季最小,秋季大于冬季。 (4) 黑龙江省的主导风向为偏西风,其形成原因:一方面受到大气环流和季风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与黑龙江省地形条件有着密切关系。与此同时,黑龙江省风能资源丰富区在主导风向的风能密度表现为高值特征,而在其它非主导风向的风能密度,则表现为低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