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特别是CO2排放的急剧增加造成的。目前湖南省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阶段,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其能源的消耗和CO2的排放将快速增加,从而给湖南省节能减排的实施带来难度。为了给湖南省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支撑,本文采用STIRPAT扩展模型对湖南省近15年来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人均GDP、产业结构及技术进步这五种因素对CO2排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人口数量对湖南省CO2排放影响非常显著,其对CO2排放量的弹性系数分别为2.6065和2.1784。技术进步、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也是显著影响湖南省CO2排放量的因素,其弹性系数分别为:0.6474、0.4951和0.2421。可以看出,在所研究的五种影响因素中,人均GDP对湖南省CO2排放量的影响程度是相对最小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CO2减排比较可行的方法不是抑制经济的增长速度,而是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推动产业结构向低碳发展方向演进;积极研发与引进先进技术以改善能源利用模式,降低湖南省经济的能源强度;积极发展低碳排放的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兴能源行业,优化能源结构等。此外,本文采用改进后的IGT模型对湖南省20112020年的CO2排放量进行了预测并定量分析了能源结构对CO2减排的贡献。预测结果显示:到2020年湖南省CO2的排放总量46173.23万吨,是2010年的1.51倍,但单位GDP的CO2排放量为3.02吨/万元,比2010年下降39.6%;2020年因能源结构优化而减排的CO2量为6672.07万吨,占当年CO2排放量的14.45%。而湖南省要实现经济增长和CO2排放量的脱钩,则其年均节能率要达到7.8%左右,以湖南省目前的技术进步状况还远远不够,所以湖南省在节能减排的道路上仍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