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贺兰山东麓于2003年正式获批葡萄酒“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区称号;经过10多年发展,葡萄酒产业已经成为宁夏最重要的特色产业之一,有了“量”与“质”的突变,引起全世界葡萄与葡萄酒业界的广泛关注。2016年9月,在旅游目的地——宁夏中卫市召开了全域旅游推进会,此会作为第二届全国性专题会议,正式宣布了国家旅游局《关于同意宁夏回族自治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复函》。自此,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为全域旅游示范省区。20世纪90年代,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提出了“第六产业”的概念,旨在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途径、新方式。本文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定为研究课题,利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以及专题采访等方式对葡萄酒旅游产业的发展史、在宁夏的产业基础、发展潜力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内容进行研究分析,试图找到开发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的良好路径。针对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存在的“文化挖掘不足、缺乏专业性以及旅游核心吸引物欠缺”等问题,作者提出:依据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应充分发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产业优势,丰富的文化内涵优势,采用“葡萄酒+旅游”的开发模式大力发展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从酿酒葡萄种植者和酒庄经营者方面应加强自身葡萄酒旅游核心吸引物建设,要做到规范化、集约化、精细化种植,提高酿酒葡萄种植技术,提升景观;要深层次挖掘葡萄酒旅游文化消费品,进一步拓宽该业态消费内容;要增加更具特点的项目内涵,加强体验性。政府层面应协助做好葡萄酒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提供葡萄酒旅游发展的保障措施,开发建设葡萄酒文化展览专有区域;要构建与葡萄酒旅游相关的自驾露营基地及基础交通系统;要打造文化体验的线上线下交互平台,加强葡萄酒旅游营销。要充分挖掘文化与旅游的功能,释放葡萄酒产业融合创新的能力,形成新的经济支撑点,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区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