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东南地区是古代越族的主要活动区域,该地区出土的商周青铜矛数量众多,种类丰富,文化面貌复杂。已有不少学者对这一地区内局部区域,如吴越地区、湘江流域、皖南地区、岭南地区的青铜矛分别进行过研究。从前人的研究成果来看,各区域青铜矛明显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有必要对整个东南地区出土的商周青铜矛进行系统研究,以把握其发展演变规律,总结本地区青铜矛的特征,并探讨青铜矛所反映的本地区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互动情况。本文首先对东南地区出土的商周青铜矛进行类型学分析,并在对各式青铜矛进行断代的基础之上进行分期、分区研究。再将东南地区青铜矛与周边地区青铜矛进行比较,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分析东南地区青铜矛所蕴含的各类文化因素,梳理青铜矛的发展历程,区分地方类型、外来类型、融合型青铜矛,从而认识到本地特有的越族青铜矛最主要的特征为骹口内凹。最后以青铜矛为线索,结合其它文化因素,分析东南地区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互动情况,从中发现早在商代晚期,东南地区已受到中原青铜文化的影响,同时与先周文化也存在一定联系,本地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流行的石矛也是影响青铜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原地区对东南地区青铜文化的影响是具有持续性的,并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楚文化区与东南地区的互动则晚至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以楚人武力征伐本地越人的方式进行,但楚人并非完全推行自身文化,也从越文化吸取一些较先进的文化因素。也正由于楚人进入东南地区,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战国时期东南地区与巴蜀地区的文化互动,并且这种互动方式多是一种文化渗透的方式。另外,相对于鼎、簋一类的青铜容器,青铜矛在形制变化上则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不一定能及时的反映出文化面貌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