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国内外有关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较多,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趋于成熟,但现阶段我国的有关城市用地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以大城市为主,缺乏对小城市的关注,且在研究内容上以研究区的外部形态拓展为主,缺乏对内部功能布局的深究。鉴于此,本研究以福建长汀为例,引入城市空间生产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对组团型小城市的外部形态与内部功能布局等空间结构演变特征、驱动力展开分析。考虑到中心城区各用地组团发展定位、功能布局的较大差别,本研究探索性地以长汀中心城区以及其各组团为研究单元,根据长汀2006-2016年期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与规划修编基础资料等数据,结合实地调研等资料,运用定性与定量两种方法,对其空间结构演变特征及驱动力分别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组团型小城市主城区、近郊区、新区在发展过程中,既具有各自特征,同时也拥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双轮驱动下,此类城市可能会保持低速拓展,且当存量用地充足时,城市用地规模与主要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呈多元线性关系。在拓展过程中,建设用地会朝着低成本或发展条件优越的地段进行拓展。城市内部用地在时间维度上,各类用地既存在总量上的变化,又存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各类用地像一块块小的积木,按照一定的规则,在空间上组合成城市建设用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要素驱动下,城市用地积木通过新增积木与更换积木两种形式,对城市内部功能布局进行重组,以达到新的平衡。在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主要表现为对城市各组团用地的外部形态的约束作用,宏观发展背景与社会发展所引发的居民需求分别是城市建设用地拓展的主要与次要推动力,而城市对外服务能力与社会自身实力的提升则是城市建设用地拓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且主要是通过市场经济发展作用。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视野,可为我国组团型小城市的空间结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正文共约35000字,图表83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