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步入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由企业破产、征地补偿、司法强拆、退伍军人生活保障等问题引起的各种新纠纷也相应出现,给信访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涉法涉诉信访是大信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有助于彻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实现文明法治、安定有序的社会治理目标。在当前的涉法涉诉信访治理过程中,违法信访问题极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信访人“信上不信下”“信访不信法”,缠访闹访、越级访、重复访等行为严重破坏了正常的信访工作秩序,司法权威受到严峻挑战。在我国长期推行依法治国的前提下,对于各级尤其是基层政法机关而言,需要合理对待涉法涉诉违法信访现象,力争多渠道、全方位解决信访问题,让群众在自身利益诉求的表达过程中可以借助更多合法的途径,逐步实现涉法涉诉违法信访工作的正规化。通过系统研究国内外的信访体制及理论,对涉法涉诉违法信访的概念、特征进行了界定;结合法治政府理论和跨部门协同理论,梳理出涉法涉诉违法信访治理的理论依据;从违法信访总体情况、治理政策措施、治理路径选择、治理效果评价四方面,分析近些年C市基层政法部门的涉法涉诉违法信访工作情况与典型案例;针对涉法涉诉违法信访中的突出问题,立足于政法机关、信访人等多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对基层政法机关而言,其正常的信访工作受到了信访立法不足、信访违法行为惩戒机制缺位、暴力访集体访等问题的阻碍;再加上封建遗留法律文化中“人治”“青天”等思想的影响,当前实施的涉法涉诉信访制度缺乏一定的完善性和全面性,社会经济、科技等环境因素的负面作用,以及部分基层政法部门和信访人在信访事项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化解涉法涉诉违法信访矛盾纠纷的难度较大。针对各种具体信访问题,从信访制度、社会治理、机制衔接、利益协调、权力监督五个层面入手,全面分析完善C市基层政法部门涉法涉诉违法信访治理的对策,旨在增强信访治理的专业化、法治化、社会化,并不断提升基层政法部门解决信访问题的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