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治理:中国城市管理变革的新路径——基于杭州“社会复合主体”治理实践的考察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long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管理逐渐从政府单一权力中心的“总体性支配模式”向政府治理公共服务领域(公域)、市场治理经济领域(私域)、社会治理非政府和非市场(第三域)的“分隔性治理模式”转变,出现了多主体运行的局面。但是,当面对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诸多跨部门、跨领域的复合性城市议题时,“分隔性治理模式”也会产生治理失效的困境。这时,寻求一种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就成为我国改革过程中的一道新问题。   文章通过对杭州市“社会复合主体”治理实践的考察,讨论社会结构转型和发展观转变背景下中国城市“复合治理”的议题。城市复合治理有以下特征:首先,治理主体多元化,不仅包括国家机构、城市政府,还应包括私营部门和市民社会;其次,治理形式合作化,多元主体间应相互协助、彼此合作,而不是各主体的彼此割裂与相互排斥;第三,治理过程协商化,治理过程是多元主体间相互商讨、彼此沟通与持续互动的过程,而不是政府权力主导的单向过程。   研究发现,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难以破解经济单赢的城市发展困局。传统产业复兴、社会项目建设、文化社会事业发展、市民生活品质提升等共同构成了经济单赢格局下的复合性城市议题。从城市治理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维度上看,传统产业的衰退与历史文化的遗落构成了传统性城市困题,而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活品质不高则构成了现代性城市困题。从城市治理的物理性与精神性维度上看,传统产业衰退与生态环境破坏构成了“硬性”城市困题,而历史文化遗落与生活品质不高则构成了“软性”城市困题。复合性城市议题期待多元社会主体的“复合治理”。   “复合治理模式”构筑了社会联动机制和政府信任机制,对于城市治理的实践价值在于:社会联动机制的构建为城市治理创造了结构性与功能性相统一的硬条件,而政府信任机制的重塑则为城市治理营造了权威性与基础性相融合的软环境。不可否认的是,复合治理在政府启动与长效机制、政府主导与平等参与、组织认同与组织合法性等方面尚面临诸多困境。基于这些困境,可考虑从以下四方面进一步完善:第一,实现从政策创新到制度创新的提升;第二,建立政府介入复合主体的合理机制;第三,增进社会复合主体的“复合性硬度”;第四,加快完善我国现行的社会管理体系。  
其他文献
随着人与自然间矛盾关系的日益加剧,各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接踵而至,环境问题由初露头角的局部性、区域性的边缘问题,愈演愈烈为全球性、整体性的中心问题。人作为环境问题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给老师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引路人,历史老师只有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素质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对
期刊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身体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然而,这一原本应顺应自然发展而变化着的本体,却在社会化的不断规训下,因不同阶段表现出的独特生理特征
本研究主要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将海洋环境系统、渔民群体系统、渔业经济系统放入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系统之中来进行分析,这三个系统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这三个系统中任
低孔、低渗储层气藏水锁效应,将严重影响气田后期的开发,分析储层的水锁效应并具有针对性的进行解除,对气田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苏里格气田北部区块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
水平井钻井技术是致密砂岩油藏开发的重要技术保障,但国内致密油开发较晚,配套的关键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对现场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明确了井身结构优化、井眼轨迹控制和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农村“自由政治空间”的出现,村干部的角色和行为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以理性选择理论为分析视角,以“事件—过程”分析
大学生军官职业角色转换是大学生军官由地方大学生角色转变为合格的军人职业角色的过程,是其对职业角色的认知、体验和内化的过程,是大学生军官能否实现军营社会化,更快地适应部
社区作为人类生活的共同体,从它第一次被描述至今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封闭社区呈现在人们眼前。作为一种出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