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马龙和樊振东在2014年-2016年的30场重大比赛中的技战术进行研究分析。从两人在比赛中的技术、落点、线路以及技术组合等几个方面出发研究,以期可以找到各自技战术的优缺点以及两人的异同点,总结规律,为双方以后更加全面的发展提供参考,也为今后我国乒乓球队的训练和比赛提供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通过研究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樊振东发侧旋、逆侧旋与转与不转球的比例相当,马龙则发侧旋较多,落点都以短球为主,但马龙发球的直接得分率较樊振东高。一三板衔接中,马龙和樊振东都是以抢发抢为主,但是马龙的抢攻使用率更高;三五板衔接中,马龙和樊振东在第三板上手后,第五板都以反手为主。2、发抢段战术运用中,马龙发球后多以连续进攻为主,而樊振东发侧旋与逆侧旋后,多以连续攻为主,在发转与不转球后,多以控后攻为主。3、接发球时,马龙接控使用的较樊振东多,而樊振东接抢使用较马龙多。二四板衔接中,马龙和樊振东都是以拧后连续攻为主;四六板衔接中,马龙和樊振东都是连续反手为主。4、接抢段战术运用中,马龙在控制后连续攻的得分率和使用率相对较高,而樊振东接发球上手后连续攻的使用率和得分率相对更高。5、最后两板的技术衔接中,马龙和樊振东使用最多的是连续反手,其次是反手拉后衔接正手拉,效果都一般,马龙相对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