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与艺术之间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nkduck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苏联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卢那察尔斯基将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原理运用到文学批评之中,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很多重要问题都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卢那察尔斯基的文学著述甚多,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泛,包括美学、文艺理论、文学批评、文艺政策等等内容。本研究的重点在卢那察尔斯基的文学批评领域,结合其文艺思想,考察他在马克思主义批评发展过程中的贡献。本文先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就与文学批评相关的几个理论问题做一个深入的讨论,以期对卢那察尔斯基的批评思想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认真梳理卢那察尔斯基的论俄罗斯文学和论西欧文学的批评实践,从具体的个案研究中考察他的批评理念实施和拓展的情况,以此深化理解和认识他的批评思想。同时,考虑到考察对象从事批评活动的特殊年代,本文还将卢那察尔斯基的批评文本还原到特定的历史时代,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语境,分析其内在矛盾及理论价值。论文共六个部分,分别是绪论、正文四章和结语: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卢那察尔斯基的文学生涯,考察国内卢那察尔斯基的译介及研究的情况,并说明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安排。第一章在总体把握卢那察尔斯基的文学批评思想基础上,对其批评思想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包括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现实主义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的理解问题、文学批评的方法以及能动反映论下作家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深入的考察。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历来是文学研究者关注的话题,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更是视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为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卢那察尔斯基辩证地看待两者的关系:一方面,他肯定文学具有倾向性和阶级性,要求文学为意识形态服务;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艺术的特殊规律,主张创作自由,反对以“纯粹政治”的标准领导文学。在卢那察尔斯基看来,现实主义作为流派,在不同历史时期会有所变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不仅要使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还应该重视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在批评方法方面,卢那察尔斯基强调历史的、社会的、美学的批评方法,但在意识形态化语境当中,政论化批评也不可避免。文学是对现实的反映,作家的主观性也会反映在其作品当中。卢那察尔斯基从能动反映论出发,提出了“伟大作家往往出现在历史转折关头”和“作家都是政治家”的命题,体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批评原理的进一步发展。第二章主要考察卢那察尔斯基对俄罗斯文学的研究。着重讨论卢那察尔斯基对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这几位分别代表不同时期、不同创作特征的作家的评论,通过个案研究的方式,考察卢那察尔斯基批评思想的具体运用情况。在卢那察尔斯基看来,作为时代中的人,作家必然受到时代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如马雅可夫斯基,创作个性与时代精神的契合,促使他走向革命。而在危机的时代,作家的个人情感和倾向无法与时代共鸣,只能以个人的创作个性对时代社会做出反抗,伟大的作家能够因为超越了时代社会的局限而创作出伟大的作品。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正是这方面的代表。第三章考察卢那察尔斯基对西欧文学的研究。主要涉及卢那察尔斯基对英国、法国、德国文学的批评情况。本部分选择了卢那察尔斯基对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威尔斯,法国的梅里美、司汤达、罗曼·罗兰,德国的歌德和荷尔德林这些不同国家、时期和不同创作个性的作家,以个案研究的方式,进一步考察卢那察尔斯基的批评理念及其对马克思主义批评原理的运用与发展。第四章主要涉及卢那察尔斯基批评的评价问题。作为俄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卢那察尔斯基的批评思想既受到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批评的影响,也受到俄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如普列汉诺夫、列宁等人的影响。同时,卢那察尔斯基还受到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们的影响。对批评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使卢那察尔斯基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批评观念。20世纪初的苏联文艺理论界思想交锋,各种观念盛行。卢那察尔斯基以批评的方式,肯定经典作家作品,反对文化遗产虚无主义,反对纯粹政治批评。与此同时,他还从文学的倾向性出发,反对形式主义的“为艺术而艺术”。评价卢那察尔斯基的批评,必须结合具体的时代、社会、政治语境,才能够真正认识卢那察尔斯基批评的理论价值与内在矛盾。结语部分讨论卢那察尔斯基的文学批评在革命与艺术、意识形态与艺术之间所做的选择。卢那察尔斯基的文学批评存在种种矛盾,这主要是由于他的复杂身份造成的。一方面,当他站在他苏维埃政权的文艺领导人的立场上时,他想到的是如何通过文学批评达到争取革命的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的目的;另一方面,一旦他恢复了他文学家和批评家的身份,他又不得不承认文学艺术的特殊规律,提倡客观的批评方法。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重新回顾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发展过程中一个特定的时代,通过考察卢那察尔斯基这位苏联式马克思主义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梳理和探寻马克思主义批评三种主要模式之一的苏联马克思主义批评的观念与方法,为当今马克思主义批评研究做一些可供对照的工作。
其他文献
<正>一、我国引航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我国船舶运输承担了对外贸易货物运量的90%左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9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
高效课堂,即三维目标高效达成,使学生全员参与、充满快乐、积极上进的课堂。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尽其所用,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提高,让学生的思维活跃,积极的探索知识,并把知识
仪式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既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付诸实践的社会行动。仪式有神圣性、戏剧性、程序性等特征,使仪式行为与非仪式行为区分开来。仪式与由可见的要素和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金额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并且在不同行业中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止2017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网络普及率达到53.2%,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67
辊式矫直机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带钢(钢板)矫直机。其理论基础是金属材料在较大弹塑性弯曲条件下,不管其原始弯曲程度有多大差别,在弹复后所残留的弯曲程度差别会显著减小,
空间认知被作为是智能结构的一个组成成分。有效地利用空间认知加工能力,对于研究人类在认知行为上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空间能力对于现代社会更是具有深远的影响,人类的
自从我国对外资银行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改变。除了外资银行不断涌入带来的竞争压力,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也在逐渐发生改变,中小银行数量增加,政策性银行也转向
随着化石燃料的需求不断增加,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了本世纪人们最关注的两大问题。为了寻找一种既高效又清洁的燃料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甲醇(CH3OH)以其独特的性
全球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得物流规模不断扩大,相比于铁路运输及空运,航运具有更良好的综合性,因此在贸易运输中承担着更重要的责任。集装箱运输在航运领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一个牵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全党、各级政府一直在极力解决的重点课题,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话题。推进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