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前列腺癌组织中MIF的表达及其与前列腺癌的关系目的:本部分探讨前列腺癌组织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MIF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MI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初步揭示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病理分期及组织分级的前列腺癌标本和良性前列腺增生中MIF蛋白的表达情况,所有染色切片均由两位病理医生采用双盲法阅片,MIF判定标准参照许良中等的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资料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MIF在BPH、PCa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6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MIF在Gleason评分≤6分、7分、≥8分PCa组中阳性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60.60%、66.67%、86.67%,但三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F在TNM分期Ⅲ+Ⅳ期组中阳性表达率91.30%明显高于Ⅰ+Ⅱ期组中阳性表达率54.05%,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IF在PCa中表达较BPH明显上调;MIF与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检测MIF对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第二部分前列腺癌患者与对照组人群血MIF蛋白的表达差异分析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与对照组人群血MIF蛋白表达差异及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前列腺癌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健康成年男性人群的血清MIF水平。结果:前列腺癌组血清中的MIF表达率为100%(98/98),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为75%(42/56),正常对照组为68.96%(20/29)。前列腺癌组血清中MIF的浓度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及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人群血清MIF浓度与PSA浓度无相关性(r(s)=0.112, P=0.131>0.05, N=183)。结论: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MIF高表达,提示MIF可能作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一个生物标记物;但不能提高PSA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第三部分MI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的研究目的:本部分探讨MIF-173G/C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方法,检测98例前列腺癌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健康男性MIF-173G/C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前列腺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结果:MIF基因-173等位基因G、C在前列腺癌组和对照组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χ2=6.389,P=0.011<0.05),等位基因C使患前列腺癌危险性增加。对照人群-173G/G、G/C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2.5%、40.0%和7.5%。而前列腺癌病例组分别为37.7%、43.9%和18.4%,MIF基因-173等位基因(G-C)各基因型分布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6.173,P=0.046<0.05),纯合子突变C/C基因型、杂合子突变G/C基因型与野生G/G基因型相比,患前列腺癌的危险度增加。结论:天津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MIF-17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MIF基因-173G/C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是前列腺癌的遗传易感因素;C等位基因可能是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易感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