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哲学中有着较多有关于生命问题的生命观思想,朱熹作为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在佛教和道家的影响下,使其思想中也包含了丰富生命思想内容。从生命观的角度对朱熹思想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能够有助于更加深刻的理解朱熹思想,从而凸显其思想的生命活力。本文主要从生命的内涵,生命的修养,生命的境界等几个方面,阐释论述了朱熹思想中生命观内容。本文第一部分从两个方面论述朱熹生命观思想产生的背景,包括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理论渊源。朱熹生活在的动乱的时代和其个人自身的生活遭遇,使其尤为关注和思考有关生命的诸多问题,这为他的生命思想提供了现实的基础。朱熹特殊的求学经历,早年出入佛老,直到拜李侗为师之后,才又转回儒学,对于佛老的思想的习得为其后来对理学的贡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其生命思想具有了特质。对于道家“道”的吸收和改造,发展为“理”为本的生命内涵,从佛教中吸收有关“心”的内容,扩展了其生命的内涵。第二部分论述了朱熹生命观思想中生命产生与内涵等内容。朱熹生命观的生命产生与内涵是通过“生—心—仁”的路数展开的,由“生生之理”到“天地以生物为心”再到“生底意思是仁”天地宇宙以生为心,而人以仁为心,可以说生即是心,心即是仁。心—生—仁,这一生命观的内在结构为朱熹的生命哲学思想提供源源不断生命养料。本文第三部分论述了朱熹生命观中生命修养的内容,朱熹认为生命的修养不能只有道理和口号,关键是能在具体的实践中完成。所以他提出了从“格物致知”到“仁民爱物”生命修养目标,和“持敬”与“穷理”,“慎独”与“意诚”的具体修养功夫。对于人类来说,至高无尚的至善仁德,是我们从天理流行中体贴出来的,使人类具有了道德主体性,如何穷得爱物的仁理,并完成实践爱物的仁德,为人类生命修养提供了可能性。而“穷理”之方是“格物致知”外向功夫。“格物致知”为其“居敬”和“穷理”的功夫做铺垫,打基础,为修养功夫的实践提供了可能性。慎独的修养功夫,又可以看成是“敬”的功夫的特殊运用。慎独是诚意功夫的必需,就像是人的饥渴得到满足,是之于自身而言的,不能有半点勉强自欺的成分。通过“慎独”、“诚意”的功夫,能达到“遏人欲而存天理”的目的,恢复人的本心自然,也能达到修身成德的终极目的。朱熹认为,人只有像这样,在生命修养功夫上,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具有圣人的人格,达到圣人的境界,体验圣人的乐趣。第四部分论述了朱熹生命观中生命境界的思想,主要从达观的生死境界,善之仁与真之诚的境界,圣人之乐境界三个方面入手而阐述的。在有限的生命中达到无限的生命境界追求体验,这是朱熹对待生命的终极追求。最后一部分,论述了朱熹生命观思想的价值意义,并对文章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