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项目中的汉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f890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引言”,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随着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和影响,二语习得研究的重点已从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转向了对语言习得过程的探索和对影响个体学习者的各种变量的讨论上。近十年来,研究者对学习环境的兴趣也逐渐增加,着重研究语言学习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以及学习者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互动。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最近几年在加强习得顺序和认知过程研究的同时,已把研究范围扩展到汉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和学习心理的研究。然而大部分对汉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都是在课堂环境下进行,忽略了学习者在课堂外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学习对课堂学习和整体水平提高的影响。 本文有两个研究目的,一个是以在一个沉浸式的暑期汉语强化班中学习的三位美国学生为对象,研究他们在汉语环境中(课堂内和课堂外)学习时表现出的认知和情感方面的个体差异,以及这些差异之间的关联及其对学习的影响。同时,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第一个在质的研究框架下进行的个案研究报告,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倡导多元范式的并存,并对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进行尝试。 第二部分介绍了沉浸式语言教学项目的由来与发展,并区分了“沉浸式教育”与“沉浸式语言教学”两个概念。 第三部分介绍了质的研究的定义与方法。着重阐释了质的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区别,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以及个案研究的形式对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意义。 第四部分是论文总体框架的介绍。 第二章“文献综述”,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相关研究。着重讨论了语言学习信念和外语学习焦虑两个方面。语言学习信念方面介绍了语言学习信念的定义、范围,以及国内外对语言学习信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外语学习焦虑方面介绍了一般焦虑与外语焦虑的区别,解释焦虑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作用的三个理论模型,国内外
其他文献
<正>一、针对青年官兵对党史军史缺乏了解、感情认同不够的实际,着力在求真上下功夫。目前,80后、90后官兵已成为部队的主体。他们出生在改革开放后,对党领导革命事业的艰苦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外的技术、资金、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大量进入,企业将面临着市场被瓜分和盈利空间逐步缩小的挑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能力要求相应提高,总复习的有效性成为关注热点,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提高历史课复习效益,是每一位高三历史教师都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将结合课
尽管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已有几个年头了,但是阅读教学在语文改革中的重点地位却一直都没有变。就目前而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较多误区,间接或直接地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企业相关利益人迫切需要了解人力资源价值信息。虽然国内外学者在人力资源会计领域已取
研究目的1为护士提供一种亲身体验、反复实践护患沟通技能的学习情景。2检验本研究开发的护患沟通情景素材是否能够更大限度地激发护士学习护患沟通知识的兴趣,帮助护士建构
同伴关系是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具有成人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良好的同伴关
20世纪90年代,融合教育自提出以来,迅速成为国际教育领域的共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然成为教育的理想追求。顺应此国际趋势与自身发展需求,我国逐渐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要实践形式的融合教育安置模式。国家相继出台了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修正《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政策文件,以贯彻、落实“关心特殊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办好特殊教育”的战略方针,真正帮助特殊儿童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适性的、适宜的教育,促进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