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主是人人翘首以盼的希望,也是历届我国重要会议报告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将民主运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使得它带有中国化特色。邓小平作为新中国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他的思想理论在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是源于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刻反思,也是面对中国现代化民主建设的理性思考。其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理论上,他的思想不仅深化了对协商民主规律性的认识,还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实践上,他的思想逐步提升了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度、并且有助于提高政治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有助于提升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度。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是吸取了苏联民主实践失败的教训、总结了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成功经验以及“文化大革命”给予我国民主建设沉重打击的基础上产生的,究其渊源,它传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也融入了深厚的传统文化。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发展过程大体分为萌芽、发展、成熟三个阶段:萌芽时期,邓小平参与了毛泽东对早期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探索,提出有关“三三制”政权的理解与看法;发展时期,邓小平主要集中论述有关共产党是否要接受民主监督,是否应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关于主张小民主不提倡大民主等相关问题;成熟时期,他集中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多方面问题,使民主建设得以顺利发展。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由党内协商民主、政党协商民主、社会协商民主三方面构成:共产党内部要保障党员的权利,要加强民主集中制;政党之间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特色作用,协同共事;社会上要树立民主决策的理念,重视以协商的方式处理社会群体利益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