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2060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不同区域的微观组织进行表征,结合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分析了第二相粒子的种类、尺寸和分布及其在焊接过程中的溶解析出行为。在5%NaCl溶液中对接头表面进行交变盐雾腐蚀试验,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接头表面的腐蚀行为。结合开路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等电化学分析手段对接头腐蚀机理做深入研究。此外,对2060铝合金进行表面喷丸处理,通过交变盐雾腐蚀试验和电化学测试观察其耐蚀性的变化。接头组织分析表明:合金中的第二相粒子主要为T1相(Al2CuLi)、θ相(Al2Cu)和少量的S相(Al2CuMg)。焊核区的组织为细小的等轴晶晶粒,热机械影响区金属发生塑性变形,晶粒被拉长。交变盐雾腐蚀试验表明:2060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在5%NaCl溶液中主要发生点蚀,其中第二相粒子是点蚀的发源地。随腐蚀的进行,试样表面的钝化膜脱落,露出的基体与第二相粒子形成电偶腐蚀。电化学测试表明:不同腐蚀时间下的2060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各区域的电化学阻抗谱呈现不同的特征,其中热机械影响区的耐蚀性最差。腐蚀初期,接头腐蚀行为以点蚀为主,随腐蚀时间的增加,腐蚀程度加重,腐蚀后期,腐蚀行为发展为全面腐蚀。表面喷丸处理后,接头微观组织无明显变化,但接头表面硬度有所提高。在交变盐雾腐蚀试验条件下,其腐蚀行为也是由点蚀发展为全面腐蚀。在电化学测试下,焊核区的腐蚀驱动力最大,并且其接头各区域的耐蚀性比未经过表面喷丸处理的接头的耐蚀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