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债务融资一直是公司的一项重要的财务决策,有关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问题也是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传统财务理论、代理理论、信息经济学等领域的学者们对债务融资的免税和财务杠杆效应、降低融资成本、改善公司治理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使我们对债务融资对公司价值的治理效应有了深刻的认识。然而,这些研究都将所有债务视为“同质”的,忽略了不同性质的债务对公司治理效应的不同。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与西方国家发达的债券市场相比,我国的公司债券市场刚刚起步,发行条件较为苛刻,市场规模很小,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而言,发行公司债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银行贷款是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最重要的形式。但由于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以及借款企业长期国有化,两者最终都受公有产权的代表—政府的控制,债务融资契约市场化程度很低。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企业银行贷款这种债务融资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2003年启动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以来,这一问题有所缓解,但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随着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的债权治理作用能否体现,银行贷款是否对公司价值产生影响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在吸收了国内外有关负债治理效应和银行对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银行贷款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在债权治理作用发挥的情况下,公司的治理能力得到改善,公司业绩也应该越好。公司价值在股票市场上反映为公司的股票价格,而股票价格的提升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公司的经营业绩,从长期来看,经营业绩较好的公司的股票价值相对较高,可见公司经营业绩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主要从银行债权对公司的治理作用,从而影响公司业绩这一角度来研究上市公司银行贷款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通过实证以便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债权治理效应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债权治理,也为我国企业债权治理提供发展的指引。文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本文的分析方法和逻辑框架。第二章主要对现代融资结构理论进行回顾,Modigliani和Miller教授对现代资本结构的理论做出了最杰出的贡献,他们于1958发表的论文是公司金融理论的最重要基石,他们的理论称为MM理论。在这之后,公司融资结构理论迅速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权衡理论”、“代理成本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企业控制权理论”。接着文章阐述了债权治理理论,重点从委托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两个不同视角对比了银行贷款和公司债券两种不同债权对公司的影响。关于银行贷款的监督治理作用,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做了相关的实证研究,本文列举了相关的一些有价值的研究发现,并对研究结果做了简要的介绍。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特殊性形成与发展有其特殊性,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基本上还是一个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场。主要表现在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相比,公司债券市场规模太小。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债券市场的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较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较慢,发债的主体也大多局限于国有企业和大型公司,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非常困难,集合发债成为中小企业发债的创新之举,2009年4月批准发行的大连中小企业集合债是我国第三支中小企业债。中小企业集合发债能否得到推广,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接下来本文简单介绍了我国的银行体系,指出我国的商业银行的行政体制制约了其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尽管我国银行数量在逐年增多,但是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还远远不能得到满足,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还不够。文章中也提供了一些相关数据。这一章的融资现状介绍主要是为接下来的实证分析提供现实的背景。第四章的实证研究部分是文章的重点,本文的最终目的是试图发现银行贷款对公司的绩效的作用,银行贷款究竟有没有提升公司价值和经营业绩。通过实证分析来考察银行贷款的治理作用,进而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本文以2008年年底前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273家公司的601组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银行贷款显著提高了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价值,但是银行治理存在软约束,贷款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不显著;对银行贷款期限结构的回归结果显示:短期借款比例与公司业绩正相关,长期借款比例与公司业绩负相关。文章最后一部分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实证结论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具体包括:具体包括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企业债和公司债市场、继续推进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完善企业的破产机制。从而改善我国的银企关系,发挥银行的治理作用,促进中小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