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共同体”与“自由人联合体”是对亚里士多德与马克思关于其理想伦理城邦学说和共产主义社会理论内涵的高度集中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共同体”是一个以正义为基础,依友爱为纽带,地域狭小、人口较少,呈现小邦寡民特征的具有阶级统治属性的奴隶制伦理城邦;马克思关于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包括无产阶级在内的,超越阶级统治性质,没有国家、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全人类享受劳动自由的社会形态。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社会理论,与亚里士多德的友爱德性理想城邦学说相比,一方面,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与进步性;另一方面,“站在巨人肩上”的马克思,其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对未来理想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是在批判性的继承吸收亚里士多德“政治共同体”学说的基础上得以形成的,共产主义理论之所以“流长”,正是因为其所扎根的土壤“源远”。通过亚里士多德“政治共同体”伦理城邦学说与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共产主义社会理论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马克思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对古希腊城邦生活的否定之否定,是一种“回归”意义上的超越。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阐述亚里士多德“政治共同体”的内涵,并在分析其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其理想伦理城邦的主要特征。第二部分以第一部分为蓝本,从马克思不同时期的著作文本中,分析其“自由人联合体”共产主义理论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概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第三部分从“政治动物”与“劳动动物”、“暴力革命”与“对话言说”以及伦理城邦与共产主义社会财富的分配标准这三个方面系统而详细的分析论述“政治共同体”与“自由人联合体”的联系与区别,为后文分析概括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对亚里士多德城邦学说的进步性与继承性作事实依据。第四部分在第三部分二者社会理想理论的对比基础之上,从“原因分析”与“具体表现”两个方面论述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理论与亚里士多德伦理城邦学说的遥相契合关系。第五部分概括分析指出亚里士多德“政治共同体”的小邦寡民性与阶级局限性,并阐明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社会理论的超阶级性与进步性,指出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是一种“回归”意义上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