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已迅速进入现代生活的每个角落,尤其是大学生互联网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的部分。网络对人心理行为发展变化引起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并作了大量研究。现有的这些研究主要限于探讨网络成瘾对人格造成的不良影响[2][3],对大学生(一般适应者)上网行为的心理分析近年已有少量报道,至于高频上网者和低频上网者(正常上网时间范围内)在幸福感及人格、自我和谐上关系如何,这些领域还缺乏实证性研究。为了有利于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心理挑战,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预防网络成瘾、健康人格的培养,本课题研究了大学生幸福感、人格与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上网行为与幸福感、人格、自我和谐的关系。 本研究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上网情况调查表对329名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现状优于国外常模;人格、自我和谐不同水平组其GWB有显著性差异。回归分析表明:大学生人格中神经质、内外向维度及自我和谐中灵活性、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维度是幸福感的有效预测变量;上网时间不同的三类学生分析显示:上网时间0-5小时学生的神经质显著高于6-20小时、20小时以上的学生;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上网0-5小时学生神经质、自我灵活性是总体幸福感的有效预测变量;上网时间6-20小时学生神经质、自我灵活性、自我与经验不和谐、是总体幸福感的有效预测变量;上网时间20小时以上的学生神经质、内外倾是总体幸福感的有效预测变量。 研究结果提示:适度健康使用网络有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及幸福感提高。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上网时间不同的三类学生在总体幸福感、人格与自我和谐的发展各有特点,对待三类不同的学生应该辩证地认识网络的作用,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对于上网时间较少甚至不上网的学生(0-5小时)学生,可引导学生正确、有意识的使用网络,跟随时代的发展、开拓生活空间是有益学生稳定性、灵活性发展及幸福感提升;上网20小时以上内倾的学生应有意识的加强关注网络积极、正面信息的意识。网络接触频率较高的男生精神质是干预的重点。上网时间较长的学生应注意把网络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在网上寻求某种刺激,避免网络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