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与意义:我国在校大学生的体重在不断增加,肥胖已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对大学生体脂率评价的意义,没有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就无法准确的反映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也无法定义相应的解决方案;甚至有可能导致对于大学生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以双能量X线吸收法的结果为效标,对皮褶厚度法、生物电阻抗法和身体质量指数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和探讨大学生不同体型和性别体脂分布特点和规律,分析不同评价方法对于大学生体脂率推测结果的差异以及各评价方法的相关程度。为寻找适合19-22岁大学生使用的简单、有效、准确的体脂含量和体脂率评价方法及推测公式提供方法学依据。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选取170名19~22岁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男生69名,女生101名),并用BMI进行筛选,尽量使每个年龄段都包含偏瘦、正常、超重、肥胖四种体型的样本,使用BIA、DEXA、皮褶厚度法、围度法对同一受试者身体成分指标进行测量。数据处理为常规统计方法,相关与回归分析及一致性检验。结论:1.不同体型的大学生身体各部份脂肪含量所占比例不同;随着人体充实程度的增加,躯干、尤其是腹部是人体脂肪含量增加最多的部位。2.女性大学生的身体脂肪含量大于男性大学生。男生的脂肪更容易蓄积在躯干,而女生的脂肪较为均匀的分布在躯干和肢体上。3.BMI对于大学生肥胖程度的判断是不准确的,它存在着高估男大学生肥胖程度、低估女大学生肥胖程度的现象;现行的腰围肥胖判定标准对男性大学生来说比较适用,但却有可能低估女性大学生的肥胖程度。4.BIA测量结果、原有的皮褶厚度推算公式与DEXA测出的大学生全身体脂率相关性较好,但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较大误差,在使用时应引起注意。5.本研究采用简单形态指标及皮褶厚度建立的推算在校大学生体脂率公式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推测公式如下:男生:全身体脂率=-42.152+0.761×腰围全身体脂率=-2.452+0.216×腹部皮褶+0.464×大腿部皮褶+0.215×髂嵴上部皮褶女生:全身体脂率:-6.281+1.744×BMI全身体脂率=10.644+0.332×肩胛部皮褶+0.275×小腿部皮褶+0.184×髂嵴上部皮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