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3(IL-3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NSCLC患者、46例肺良性疾病(LBD)患者血清,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作为健康对照组(H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33含量,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同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二元Logistic回归比较IL-33和CEA对NSCLC的诊断价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癌组织芯片中90例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中IL-33蛋白的表达,并采用χ2检验分析IL-3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分析IL-33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期(OS)的关系;同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验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结果NSCLC患者血清IL-33含量显著高于LBD患者(P<0.01)和HC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SCLC患者血清IL-33含量与患者性别(P<0.01)、病理类型(P<0.05)、TNM分期(P<0.05)、分化程度(P<0.05)均呈显著相关,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IL-33在NSCLC诊断中的敏感性(93.67%)和准确性(85.32%)均高于CEA的20.00%和39.09%,但特异性较CEA低。两者联合诊断NSCL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处于较高水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33蛋白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36%(45/88),显著高于肺癌组织的17.24%(15/87)(P<0.01);肺癌组织中IL-33蛋白表达水平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期均无明显相关(P>0.05)。RT-PCR实验亦证实,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IL-33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IL-33的表达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TNM分期及分化程度均呈显著相关,且IL-33在NSCLC诊断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高于CEA,IL-33和CEA联合检测有助于NSCLC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