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宗族认同的重构——以浦市姚氏宗族为中心的观察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chao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一度销声匿迹的宗族现象自八十年代末期起再次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宗族现象亦呈现出日益扩张的趋势。那么,当代宗族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重建起来的呢?宗族认同又是如何进行重构的呢?当代宗族认同与“原生”的传统宗族认同又有何差异呢?  本文以湘西地区的一座宗祠为例,分析了在当前政治、经济及精神追求等条件下,当代宗族认同的重构及新趋向。文章认为当前适宜的环境仅为宗族现象的复兴提供了可能,在宗族记忆与精英活动的联合推动下,宗族现象复兴成为了现实。“宗族记忆”与“精英活动”比作是宗族现象重新站立的“两只脚”。在显的方面,宗族物质基础得以重建,隐的方面,宗族意识与认同也在族人脑海中重构起来。但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在当前条件下重构的认同与“原生”的已经大不相同,或在形成基础上、或在形成推动上,又或在认同的展现态度上。在对比两个时代的宗族认同之后,文章得出了几点结论,即网络时代极大地削弱了地缘因素的制约;精英话语的广泛存在于团体中且发挥重要作用;外在符号物,如祠堂与祖墓等,将始终是群体认同得以建立的重要承托;当前条件下复建的宗族不是对传统的复制,而是现代文化的新产物;对祖先与家族负责任的道德规范的回归与建立,这种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契合的,有助于家族与地区的和谐与稳定。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国内社会矛盾增多,日益呼求良好的公共服务提供者,国际非政府机构因其充足的资金和专业的技术而成为国内现今服务外包的考虑对象。但国际非政府机构常具有宗教背景,特别
西方城市社会学中的经典假设认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网络会发生巨大的变迁,初级关系的重要性日趋下降,次级关系逐渐成为社会网络的主导,网络的异质性和达高性随之提高。
在处理志愿者问题时,把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全盘移植到奥运会的组织中,是一个捷径,也是中国最现实的选择。    “北大一共有13605人正式提交了做奥运志愿者的申请,如果去掉毕业年级,这个数字超过了在校生的一半。”韩流说:“这也达到了北京奥组委提出的申请人争取占到在校生50%的要求。”从2006年底,担任北京大学团委书记以来,组织奥运会志愿者,就成了韩流最重要的工作。  3月31日,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报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我国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