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生产所必须的基础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担负着缓解我国人地矛盾、保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社会稳定、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现代化等众多任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而国内对于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研究尚不完备。在此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的划定,以实现耕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耕地质量的提升、粮食产量的提高等目标,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明晰高标准基本农田有关理论和内涵的基础上,本文以河南省伊川县为例,首先,全面分析研究区自然条件和土地利用状况;然后,结合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要求,构建包括土壤质量、地形条件、和基础设施3个方面,涵盖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生态风险、海拔高度、坡度、连片程度、道路密度、灌溉条件、排水条件等11个指标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加权处理,最终依据TOPSIS模型实现对伊川县耕地质量的综合评价,并利用自然断点法将综合评价结果由高到低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果表明,伊川县基本农田中质量等级为一级的区域有16019.74hm~2,占其基本农田总面积的28.91%;质量等级为二级的区域有23344.59hm~2,占其基本农田总面积的42.14%;质量等级为三级的区域有14469.31hm~2,占其基本农田总面积的26.11%;质量等级为四级的区域有1564.05hm~2,占伊川县基本农田总面积的2.82%。通过对评价结果与伊川县耕地质量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本研究的评价结果与该地区耕地国家自然等的分布情况较为吻合。评价结果相对合理。将一级区域划分为高标准基本农田重点建设区;二级区域划分为高标准基本农田重点后备资源区;三级区域划分为高标准基本农田限制建设区;四级区域划分为高标准基本农田不适宜建设区。根据分区进行建设时序安排,近期优先开发重点建设区,中期可对设重点后备资源区进行开发,远期对限制建设区进行开发,同时注意不适宜建设区的维持和改造工作。依据伊川县的实际情况,结合前人经验,选取坡度、灌溉条件、排水条件和土壤生态风险4项指标对伊川县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工作进行分类。建设的次序方面,依据从优到劣、从易到难的原则,依序进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