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典籍遣词造句形象生动,蕴含丰富的医学和语言文化,集科学性和人文性于一体。《黄帝内经》就是其典型代表,《黄帝内经》中蕴含大量的反义相成词,反义相成词具有概念完整性和结构规律性的特点,故反义相成词的翻译需要达到“形神”统一才可最大程度实现交际目的。框架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人类认知的角度探讨翻译过程。框架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即源语框架激活和译文框架重构的双重认知过程,该理论对中医典籍反义相成词翻译有较强的指导性和规约性。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包含:1)利用语料库软件Antconc3.4.4w对反义相成词进行频数检索;2)经剔除,共纳入本研究66对,1444个反义相成词,同时将中医典籍反义相成词按语义逻辑关系分为极性型反义相成词、互补性反义相成词和反向型反义相成词;3)通过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并用的方法,从1444个语料中抽取220个反义相成词,并手动找到两译本对应译文,对比两译本框架理论视角下反义相成词的翻译策略;4)总结两译本反义相成词英译特点,最后对两译本以源语为导向的翻译策略予以统计。通过研究分析得出,框架理论下的中医典籍反义相成词翻译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框架对等转换、框架成分和层次调整以及空缺框架直接移植;同时认为为了能最大程度彰显中医典籍文化特色和地位,译者在翻译反义相成词时应尽量选择以源语为导向的翻译策略。通过对所抽取的反义相成词进行统计分析,验证了框架理论对中医典籍反义相成词翻译的阐释力,从而初步构建了中医典籍反义相成词翻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