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深亚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芯片集成度的一再提高,工艺的特征线宽也随之减小,金属化工艺也面临了更大的挑战,同时也推动了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而传统工艺中原本可以忽略的许多问题成了现在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接触电阻的增加,器件现象漏电的严重等,由此对金属化结构和互连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S公司现行的BiCMOS工艺,其为实现同时完成钛硅化物欧姆接触和肖特基势垒的制作。本文从研究硅化物性能着手,试图将另外一种PtSi硅化物代替原有的TiSi2形成肖特基二极管,把PtSi和TiSi2硅化物应用到集成电路的同一IC制造中,实现工艺所需要的低接触电阻和较小漏电的肖特基二极管器件。本文研究了两种硅化物材料:PtSi和TiSi2。第一类是PtSi:在较为复杂的器件和电路中,肖特基势垒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应用肖特基势垒二极管最主要的原因是它能较大提高双极性晶体管的开关速度。而PtSi与其他硅化物材料相比,凭借着PtSi-Si接触良好的可靠性,成为了使用最广的硅化物材料,它与轻掺杂的n-Si衬底形成了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第二类硅化物是TiSi2:它拥有较低的电阻率,在深亚微米器件中,减少由于尺寸降低带来的相对接触电阻的提升。硅化物多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使用,本文采用物理气相淀积的方法制备两类硅化物,并且研究了它们在制备过程,工艺参数调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针对Pt可能带来的沾污问题,本文从可能的污染来源和污染途径着手,并采取针对性手段,将沾污可能性降到最低。针对如何选择既适合PtSi硅化物,又适合IiSi2硅化物的扩散阻挡层问题,本文通过对两种常用扩散阻挡层(TiW薄膜和Ti/TiN薄膜)进行DOE试验对比,并参考试验结果,确定工艺所合适的最优的扩散阻挡层材料为Ti/TiN薄膜,从而获得与金属之间良好的互连。本文实现了将另外一种PtSi硅化物代替原有的TiSi2形成肖特基二极管,把PtSi和TiSi2硅化物应用到集成电路的同一IC制造中,实现工艺所需要的低接触电阻和较小漏电的肖特基二极管器件,实现了在A公司的大规模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