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汉书》作为一部正史,语料丰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后汉书》的研究,较多的集中于词汇和训诂两个方面,语法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有待于进一步拓宽。语法研究涉及层面广,既有词法也有句法。在众多语法现象中,被动式研究历来是语言学家关注的热点,无论共时层面还是历时层面,研究成果都颇为丰富,而《后汉书》的被动式却少有研究。因而,本文以《后汉书》为研究语料,以被动式为研究对象,通过穷尽性调查、分析描写,勾勒《后汉书》被动式的使用情况。同时,通过共时和历时的比较,考察《后汉书》语料的特点,揭示被动式发展演变规律。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对被动式的概念进行限定,确定被动式的内涵和外延,区分被动式与被动句、受事主语句的异同点。根据被动式的定义,对《后汉书》被动式的使用情况进行穷尽性调查,分类统计描写,勾勒《后汉书》被动式的整体面貌。《后汉书》中共七大类十六小类被动形式。其中,四大类是典型被动式:“于”字式、“见”字式、“为”字式、“被”字式;三大类是非典型被动式:“蒙”字式、“受”字式、“遭”字式。其次,根据分类统计结果,将《后汉书》被动式语料进行共时和历时的比较研究。共时比较分三部分:《后汉书》被动式中的原始语料和叙述语料分别与东汉时期和南北朝时期文献中的被动式进行比较分析、《后汉书》整体被动式语料与中古时期文献中的被动式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后汉书》语料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尤其是叙述语料的时代特征要稍微接近前代的语料而非作者所生活时代的语料。历时比较分两部分:一是以《后汉书》为核心,同上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被动式进行比较分析;二是《后汉书》内部原始语料和叙述语料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后汉书》被动式的两大特点:新旧句式共存,内部句式消长变化显著。此外,以“受”字式为例,对非典型被动式进行源流探析。具体描写了“受”字式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析了“受”字式的成因机制——类推,发现“受”字式的形成不是一种被动式类推的结果,也不是同时完成的,而是受到多种范式被动式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完成的。“受”字式的类推过程是在类推效应的诱发下,句法的深层结构发生重新分析形成的。“受”字式最终没有成为典型被动式,一方面受到自身动词意义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强势“被”字式的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