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津枢纽货运量预测及二线船闸通航条件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pyu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运货运量是确定水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主要依据,货运量预测结果的合理性、可靠性直接影响水运工程项目的投资和效益,对制定未来水运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资源、充分发挥水运设施的效益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船闸货运量是衡量内河航运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影响因素多。本文以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为样本,结合西津水利枢纽腹地经济发展及水运量现状和发展趋势,运用宏观整体预测和微观分析的综合预测方法,采用回归分析模型、三次指数平滑法、抽象方式选择模型、增长系数法四种数学方法,预测了西津水利枢纽中长期过闸货运量需求,预计西津水利枢纽过闸货运量2020年、2030年、2040年将分别达1690万吨、2760万吨、3720万吨。合理确定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的建设规模为按最大通过3000t级船舶的Ⅰ级船闸建设。通航建筑物的进出口区域,通常是指船闸上、下游引航道与河流(或运河)相连接的口门区,是船闸进出口与河道自由航行河段起纽带作用的区域,是过闸船舶(队)进出引航道的咽喉。当引航道轴线与河段主流成一定夹角时,引航道口门区常出现一种作用在船舶侧面的不利航行的复杂流态—“斜向流”。由于“斜向流”的作用,将迫使进出船闸的船舶扭转和强烈震动颠簸漂移,偏离航迹线而触碰引航墙,对船舶航行是不安全的。因此,在各种通航枢纽设计时,需要对通航建筑平面布置进行模型试验,包括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认识了解影响口门区水流条件的情况,分析斜向水流形成原因,进而提出改善口门区水流条件的种种措施,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鉴于通航建筑物的复杂性,本文以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工程为基础,通过对其建立物理模型,经水面线及流速验证,达到与原型相似的要求,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反映试验河段的水流运动特性。针对上、下引航道原方案布置和河型河势及地形等特点,进行了多方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由于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上引航道口门区处于弯曲河段弯道上游,上引航道轴线与主流之间的夹角较大,致使口门区存在较强横流;同时在引航道内形成大范围的回流,当入库流量较大(Q>9122m3/s),泄洪闸全部敞泄时,原设计方案上引航道口门区纵向、横向及回流流速均超过规范允许值。模型通过多方案的对比试验:采取加长分水墙和调整开挖边线等措施,使上引航道口门内、外的水流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流量Q≤9122m3/s时,除个别点外,各项流速指标均能够满足相关规范要求。2)由于西津水利枢纽船闸下引航道布置于弯曲河道弯顶附近,二线船闸下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将受弯道水流、枢纽调度和运行方式的影响较大,通过调整引航道布置,一、二线船闸下引航道分开布置,适当加长一、二线之间隔流堤长度,调顺下泄水流方向,改善一、二线船闸下引航道口门区的水流流态,使口门区通航水流指标基本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创业发展非常迅速,其中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科技型创业企业发展一直是我国政府和理论界关注的重点。尽管国家已经认识到了科技型创业企业的
<正>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转变财政扶持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引入市场化运作方式,全面推进政府产业基金设立和发展,政府产业基金规模迎来爆发式增长。据不完全
为探究旅游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测算2005—2016年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量,利用STIRPAT模型及岭回归方法对长株潭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是进行软基处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本文首先对软土地基的深层加固方法进行比较,然后阐述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概念及基本原理,分析其施工流程和施工工艺
<正> 激光作为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科技发明之一,经过40年的发展,直接推动了一批新兴学科与高新技术的发展,如非线性光学、激光光谱学、强场物理、光通信、光计算、光信息存储
<正>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新时代,提出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新要求。顺应新时代公共安全和城市管理新需求,重庆市九龙坡区提升政治
对古典家具的文化底蕴及现代属性进行了探讨,讨论了古典家具融入现代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古典家具融入现代生活的思路和理念,对于古典家具在未来的发展和创新
印染废水在排放前,必须采用物化和生物等手段使各项指标达到排放标准,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大量印染污泥,其产生量与废水水质和废水处理工艺密切相关。随着印染行业的发展,印染污
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购物已进入我国内地。目前我国的电视购物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三方电视购物公司和专业电视购物频道。其中电视购物频道这种以百货为主的新型电视购物更贴近
非饱和土在实际工程中分布广泛,工程性质复杂。本构理论是非饱和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非饱和土本构理论主要包括土水特征关系和应力应变关系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以及这二者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