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一直是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并且具有将近两千年的相关研究历史。在西方国家,隐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无论是亚里士多德的对比论、昆体良的代替论、还是理查德和布莱克的互动论,都只是注重隐喻的修辞功能。直到1980年,Lakoff与Johnson合作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将隐喻的研究推动到认知的层面;隐喻不单只存在语言表面现象中,它是人们概念系统中的思维方式,从此隐喻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报道,相关的政策及学术研究百花齐放。但是很少有学者借助语料库的手段,从批评隐喻分析的角度对中美新闻进行对比研究。因此本文选取了《人民日报》和《华盛顿邮报》作为新闻语料来源,以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至2017年的中美新闻各45篇,借助Antconc3.5.5,自建两个关于“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的小型语料库Chinese News Corpus(CNC)和 American News Corpus(ANC)。该研究基于Lakoff与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与Charteris-Black的批评隐喻分析方法,对两个语料库中的隐喻进行识别、理解和解释,并揭示造成隐喻相似与差异背后的原因,以及隐喻在新闻语篇的功能。研究表明:(1)中美新闻中都出现了大量的概念隐喻。CNC中的概念隐喻主要有8种,其中占比较高的隐喻有战争隐喻、建筑隐喻及旅行隐喻。而ANC中的概念隐喻主要有6种,其中占比较高的隐喻分别为战争隐喻、旅行隐喻及人类隐喻。(2)中美新闻中的概念隐喻存在差异性与相似性。CNC与ANC共同存在4种类型概念隐喻,分别是战争隐喻、建筑隐喻、旅行隐喻、以及家庭隐喻;表明中国并非霸权主义,而是竭尽全力维护经济环境。而像植物隐喻、圆圈隐喻、机器隐喻、实体环境隐喻只存在于CNC之中;宗教隐喻与人类隐喻仅存在于ANC之中。(3)两种语言的相似表达归因于相似的外部环境造成人类相近的认知,差异性则归因于中美双方的意识形态、文化与经济因素的不同。与此同时,概念隐喻在中美新闻语篇中的主要功能是简化与激发的作用。本文借助语料库手段,基于批评隐喻分析方法对“一带一路”中美新闻报道中的概念隐喻做了对比分析,印证了概念隐喻相关理论,并有助于提高读者的批评阅读意识;同时此研究还为英语学习者理解英文新闻中的概念隐喻提供了指导,也为“一带一路”相关新闻的隐喻翻译给予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