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国家,各地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传统存在巨大的差异,“大一统”的课程管理体制和“一刀切”的统一要求,无法满足不同地区的教育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2001年,国家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都明确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需要,要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并进一步指出: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的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的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的课程实施。这一政策的出台,改变了过去国家对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做法,由于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本身增加了学校课程的复杂性,使学校课程包含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个层次的课程,这种复杂性往往容易造成学校课程的混乱和低效,这在一定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现实。对于学校课程的这种复杂状况,就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对课程进行整合,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统整起来,以便于能对学校课程进行有序化管理和实施,同时能提高课程实施的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部分,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选题缘由、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的理论基础、目的和意义、思路和方法以及创新点等,详细论述了本研究的研究缘起、基础、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三级课程实施中的整合的涵义和特点。本论文中三级课程是一种课程形态的概念,而非我们传统意义上所指的课程管理体制。基于此,该部分具体说明了三级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整合的含义和特征。第三部分:三级课程实施中进行课程整合的内容。包括知情意行的各个方面。第四部分:三级课程实施中整合的原则,包括课程的整合应该先于教与学的整合;整合应该是跨越时空的;整合应该是跨越时空的;整合需要达到校内外生活的融合。第五部分:三级课程实施中整合的模式。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由于其特性的不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整合的模式。第六部分:三级课程实施中整合的保障条件。包括国家层面的制度支持、学校层面的制度规定、教师层面的相关培训以及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要求。第七部分:三级课程实施中整合效果的评价。该部分试图找出一些评价标准来对整合效果进行评价,包括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适应和应变能力;课堂教学是否发生质的变化;是否达到实质性整合的三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