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血管意外属于中医中风病范畴,可造成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严重的功能缺陷。中医治疗对中风患者的功能恢复可能具有促进作用,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无论采用何种中医治疗手段,明确病机、准确辨证都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红外热像技术可以显示人体皮肤的温度分布模式,观察经络和穴位的温度状态,以推断经络、脏腑的寒热虚实情况,对分析病机、辨证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人体背部皮肤分布有所有脏腑的背俞穴,是经络穴位红外成像研究的理想部位。本研究通过红外热像技术,观察分析普通人和中风患者背部皮肤温度分布模式,以推断中风后患者的经络、穴位、脏腑失调情况,为辨证分析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对 31 例中风患者和 20 例普通人进行背部红外热像观察。进行 6 点冷标定位,根据标记点坐标确定脊柱椎间隙水平、督脉和膀胱经的循行部位和穴位位置。通过对热图中不同部位温度高低相对关系观察,描述、比较两组受试者观察范围内温度分布模式。以描述性研究为主,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普通人红外热图所示背部温度分布为高温区分布于脊柱区域及背部两侧上部、低温区分布于背部两侧下部、双侧基本对称的 Y 型、V 型或 T 型模式。 2.中风患者背部皮肤呈现异常的温度分布状态,主要表现为:(1)督脉高温带断续或缩短;(2)偏瘫患者脊柱两侧区域上中胸椎段明显失对称;(3)脑梗塞所致偏瘫患者上背部低温区均出现在瘫痪侧,脑出血后偏瘫患者 10 例低温区出现在瘫痪侧,5 例出现在健侧;(4)2 例存在明显精神症状(狂躁)的患者在督脉胸椎段出现低温带,以至阳穴到十二椎下节段表现最为显著。 结论:中风组背部红外热像图上显示出督脉高温带断续、缩短的现象,提示督脉脉气失调是中风后的病理机制之一;偏瘫患者背部两侧区域上中胸椎段明显失对称,单侧出现低温区域,反映出中风后患者上焦心肺脏气失调的病机;脑梗塞所致偏瘫,背部两侧区域上中胸椎段瘫痪侧皮温低于健侧皮温,而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则表现为瘫痪侧与低温区不一定同侧,说明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病机有别;2 例精神症状明显的中风偏瘫患者均在督脉胸椎段出现低温带,提示对此类患者病机的认识,不能局限在狂为阳证的认识内,也应当考虑到阳气虚衰致狂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