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AMI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严重类型。目前已成为当今社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最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全球范围内致残、致死主要的也是重要的疾病之一。AMI过去多发生于老年人,但近些年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AMI的发病年龄有提前并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群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增加,人们对急性心肌梗死在各年龄阶层的危险因素、发病特点、临床化验检查结果及预后情况逐渐给予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各年龄阶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基本情况及冠脉病变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探讨其各自特点,为各年龄阶段AMI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为预防年轻人群急性心梗提供理论帮助。方法:收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住院治疗的病人共720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确定的新的年龄分段,将年龄≤44岁的患者分为青年组,共67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6例;将年龄≥45岁且≤59岁的患者分为中年组,共228例,其中男性211例,女性17例;将年龄≥60岁的患者分为老年组,共425例,其中男性251例,女性17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10年修订的AMI诊断和治疗指南。回顾性研究三组AMI患者性别、年龄构成比例,分析其一般流行病学特点。根据三组患者既往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吸烟、酗酒、阳性家族史、心脏病病史在各组所占比例,分析三组AMI患者临床特点情况。根据三组患者心电图导联ST段抬高情况及并发心律失常、左心功能衰竭情况,分析三组AMI患者临床发病特点情况。根据三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病变部位、病变累及血管数),分析三组AMI患者冠脉病变特点情况。结果:1 AMI在老年组更常见。三组AMI患者中,男性患者均较常见,其中青年组、中年组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较老年组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临床特点可看出,高血压在三组患者中均最常见,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酗酒、冠心病家族史、冠心病病史亦较常见,其中青年组、中年组中吸烟比例与老年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别(P<0.05),而老年组常合并冠心病史及脑卒中。2三组患者均以ST段抬高型心梗较常见,青年组、中年组非ST段抬高型心梗少于老年组(P<0.05)。三组患者心梗后心电图抬高导联均以前壁为主,其中青年组、中年组更加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除前壁导联ST段抬高较多外,其次为前间壁、下壁心梗。合并多壁ST段抬高的心梗患者在三组中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别(P>0.05)。中年组、老年组心梗后合并心律失常、左心功能衰竭的病例数较青年组要多(P<0.05)。3青年组、中年组中累及单支病变狭窄的较多,而老年组中累及多支病变较多,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中均多累及前降支血管,其中青年组更明显(P<0.05)。其次为右冠状动脉病变。结论:(1)急性心肌梗死常见于老年人,但目前其发病年龄有提前并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且男性更易患病,其中在中青年人中更明显。(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吸烟、酗酒、阳性家族史、心脏病病史,其中合并高血压的人群较多,其次中青年常有吸烟史,而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危险因素。(3)在急性心梗发病特点方面,中青年人多为前壁ST段抬高型心梗,心律失常、左心功能衰竭在中老年人中均较常见。(4)中青年人急性心梗患者冠脉单支病变多见,且多为前降支,多支病变、弥漫病变等严重冠脉病变较中老年人少,介入治疗预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