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早期EC患者一般预后较好,而复发和转移的EC患者预后明显较差,常规手术及放化疗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且年轻患者对保留生育功能具有迫切要求。因此,分子靶向治疗或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本课题旨在探究母体胚源性亮氨酸拉链激酶(Maternal embryonic leucine Zipper Kinase,MELK)在EC进展中的作用和功能机制,深化对EC发病机制的认识,寻求新的预后相关标记物及其抑制剂,探索分子靶向治疗EC的新思路。内容和方法:(1)利用TCGA和GEO数据库分析MELK在EC中的表达;分析MELK表达量与数据库中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2)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在组织芯片上进行蛋白水平检测,分析MELK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3)RNAi技术干扰MELK的表达;CCK-8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ELK正常及干扰后对EC细胞系HEC1A和AN3CA的增殖作用影响,通过划痕实验检测MELK对两株细胞系迁移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HEC1A细胞周期变化;皮下成瘤实验检测MELK在体内对EC细胞生长的影响。(4)探讨MELK在EC高表达机制,验证E2F1在EC细胞中转录激活MELK的表达;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研究E2F1对MELK启动子调控作用(5)探讨MELK发挥促肿瘤功能的机制,Co-IP及免疫荧光实验验证MELK与MLST8有直接相互作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验证MELK是否能够激活mTORC1/2通路进而发挥促肿瘤作用(6)检测OTSSP167作为MELK的抑制剂对HEC1A和AN3CA细胞的增殖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1)mRNA和蛋白水平上,MELK在EC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织;分期越高、分级越高及在浆液性肿瘤中,MELK表达越高;高表达MELK患者总生存时间和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明显缩短;MELK高表达是EC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2)体外实验证实MELK干扰后增殖能力下降,迁移能力下降,细胞周期停滞在G2/M期;皮下成瘤实验证实稳定干扰MELK降低了EC细胞皮下成瘤的能力。(3)转录因子E2F1能够结合到MELK启动子区,促进MELK的转录表达。(4)MELK通过与MLST8相互作用,激活mTORC1/2信号,进而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作用。(5)OTSSP167能够通过抑制MELK的表达进而抑制EC细胞的增殖。研究结论:MELK基因可通过E2F1-MELK-mTORC信号轴在EC中发挥促癌作用,是潜在的治疗EC的作用靶点;MELK抑制剂OTSSP167可有效抑制内膜癌进展,为深入研究EC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