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手术结合术后中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复杂髋臼骨折愈合的影响,并评价术后结合中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临床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沈阳市骨科医院骨盆髋臼科复杂髋臼骨折72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16例,年龄22-56岁,平均41岁。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中药组。入院后两组患者均常规拍摄骨盆正位、Judet髂骨斜位及闭孔斜位X光片,所有患者行CT检查,部分患者行三维CT检查,合并髋关节脱位的患者,在麻醉下急诊手法复位,行胫骨结节牵引至手术当日。手术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选择K-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或联合入路。本次病例采用K-L入路46例,髂腹股沟入路9例,联合入路17例。术后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中药组患者在术后第二天给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应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应用统计学分析。结果:72例均获随访,随访4-22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两组均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价。对照组36例患者,优8例(22.22%);良18例(50.00%);可9例(25.00%);差1例(2.78%)。中药组36例患者,优19例(52.78%);良13例(36.11%);可4例(11.11%);无差评分。两组样本通过Ridit分析进行比较,95%置信区间无重叠,按α=0.0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复杂髋臼骨折的治疗,手术入路应根据骨折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必拘泥于使用一个入路内完成较大难度的手术,但也不应为了术中复位的方便而过于扩大手术切口。现有的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基本可以解决临床常见的绝大多数髋臼骨折。髋臼骨折的复位顺序应以优先复位大骨折块和移位明显的前后柱为佳。术中显露的髋臼前柱为三角形,髋臼后柱为四边形,对称使用复位钳,钢板的折弯的贴附性及正确的固定位置,对骨折的解剖复位及固定有重要意义。中医“辨证论治”及“既病防变”的理论,是指导中药促进术后骨折愈合的理论基础。本次样本中药组病例通过术后给予中药汤剂的治疗,有效的帮助患者术后恢复身体机能,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愈后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