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正常成人脑部应用的可重复性研究目的:研究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there 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ASL)应用于正常成人全脑血流灌注成像的可重复性。材料与方法:对8例健康成年人进行脑部3D ASL序列及3D结构像扫描,间隔一周后同一时间再次进行扫描,对两次采集的ASL数据采用基于体素的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分析。结果: ICC值为0.4-1的脑区主要位于双侧额叶及颞叶灰质及白质、双侧顶叶及枕叶白质、双侧小脑半球及脑干。结论:3D ASL可重复性好,是一个可靠的评估脑灌注的序列。第二部分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流灌注中的初步应用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 ASL)脑灌注成像在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患者脑血流灌注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8例TIA患者及22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MRI、脑结构像扫描和3D ASL(PLD1525ms、2025ms、2525ms)全脑灌注成像。采用基于体素分析(voxel-basedanalysis,VBA)的方法对脑血流图(cerebral blood flow,CBF)进行分析,评价不同PLD时间对脑灌注异常的检出效能。结果:与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 HC)组比,TIA组患者存在CBF减低脑区。不同PLD(PLD1525ms、2025ms、2525ms)时间CBF减低区域数量及大小分别为18个激活簇(1390个体素)、24个激活簇(728个体素)及10个激活簇(73个体素)。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D1525ms检查方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结论:3D ASL全脑容积灌注成像技术能够敏感检出TIA患者脑部灌注异常改变,不同PLD时间对脑灌注异常的检出有一定影响。第三部分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动态磁敏感对比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对比研究目的:对比研究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there 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灌注成像(dynamic susceptibilitycontrast-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DSC-PWI)在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 attack)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0例TIA患者进行常规MRI、脑结构像扫描和3D ASL全脑灌注成像, PLD选择1525ms、2025ms、2525ms,同时进行DSC灌注成像。视觉评定2种灌注技术的异常表现,并测量脑血流(cerebralblood flow, CBF)减低区域CBF值及对侧正常镜像区域CBF值,计算rCBF比值。结果:定性分析显示10例患者中,2种技术检查8例结果一致(灌注异常6例,正常灌注2例),2例不一致,其中4例ASL显示延迟灌注不足而DSC-PWI显示正常。定量分析灌注异常区与对照侧CBF/rCBF比值,经配对资料的t检验,两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 ASL与DSC-PWI两种灌注方法对判断TIA患者的血流灌注情况具有一致性。3DASL可定量分析全脑血流灌注情况,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TIA的血流动力学研究有重要价值。